-
公开(公告)号:CN11223323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011178778.3
申请日:2020-10-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基于动态三维建模反馈的可视化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第一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原始钻孔数据;基于闭环投影技术对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第二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所述原始钻孔数据和m个插值钻孔数据;基于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进行三维重构,得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在t+1时刻重复上述过程,得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和所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对t时刻至t+1时刻内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本发明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施工效果进行动态评价,从而可以实现施工设计的实时调整,有利于后续施工的高效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1610.1
申请日:2020-10-27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E21D2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锚固力可控适应大变形的围岩锚固支护结构,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锚杆和预应力组件;所述预应力组件设置于所述锚杆的一端。预应力组件能够调整预应力的大小,以提高对围岩变形大小的适应能力;预应力弹簧外部套设橡胶套,以保证预应力弹簧在长期工作环境中不发生锈蚀且支撑性能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12233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78778.3
申请日:2020-10-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基于动态三维建模反馈的可视化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第一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原始钻孔数据;基于闭环投影技术对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第二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所述原始钻孔数据和m个插值钻孔数据;基于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进行三维重构,得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在t+1时刻重复上述过程,得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和所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对t时刻至t+1时刻内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本发明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施工效果进行动态评价,从而可以实现施工设计的实时调整,有利于后续施工的高效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26610.3
申请日:2024-06-06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黏土的应力状态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采用双屈服面的形式,通过引入非线性小应变概念和内屈服面的渐进硬化法则,实现黏土极小应变下的刚度非线性以及内屈服面到外屈服面时当前应力点的塑性模量平稳变化,控制循环累积变形速率;同时采用切面隐式积分算法对本构模型进行数值积分,实现弹塑性模型的迭代求解。该方案解决了现有经典弹塑性本构模型无法模拟黏土循环滞回特性的问题,达到准确预测黏土的非线性小应变特性和循环安定/刺破特性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52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1161610.1
申请日:2020-10-27
申请人: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E21D2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锚固力可控适应大变形的围岩锚固支护结构,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锚杆和预应力组件;所述预应力组件设置于所述锚杆的一端。预应力组件能够调整预应力的大小,以提高对围岩变形大小的适应能力;预应力弹簧外部套设橡胶套,以保证预应力弹簧在长期工作环境中不发生锈蚀且支撑性能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1387042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02915.2
申请日:2021-08-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SI的三维地层面尖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获得的研究区域的测量数据,采用DSI插值技术建立地形面;选取地形面作为基础面;生成最临近基础面的地层面;根据地层面裁剪基础面,生成新的基础面;选取步骤S4生成的新的基础面,循环执行步骤S3‑S5,直到生成所有的地层面。本发明既能消除建立曲面的误差,又能真实反映出地层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支撑性数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