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9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70303.X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G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风型间隔棒,包括环形基座,所述环形基座的外侧表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环形基座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环形基座两侧的弯槽孔,所述容纳槽内滑动安装有线夹基座,所述线夹基座内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夹块,两个夹块与线夹基座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线夹基座一端开设有与弯槽孔相适配的弧形孔,所述线夹基座与环形基座之间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贯穿弯槽孔与弧形孔并与弯槽孔与弧形孔滑动连接的六角螺栓,所述六角螺栓一端串设有与六角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一旋钮。本发明中,采用了线夹基座与固定机构的配合,使间隔棒适应不同规格的导线或不同的线路的布局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40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15694.0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福建中试所电力调整试验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8B31/00 , G08B17/00 , G06F18/23213 ,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人类用火行为的输电线路山火风险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预警区域按照预设大小划分为多个网格;分别计算每个网格的山火气象风险等级、山火可燃物风险等级以及火源点风险等级;对于输电线路中任一塔杆,综合其固定范围内所有网格的山火气象风险等级、山火可燃物风险等级以及火源点风险等级,计算该塔杆的山火风险等级,通过山火风险等级评估该塔杆固定范围内发生山火的风险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6145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31984.1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链路无人机信号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无人机内置多相滤波器,通过无人机对周围信号进行探测,多相滤波器在探测的信号中识别遥控终端所发出的信号,分离信号所属信道,无人机通过该信道与遥控终端构建通信链路;预设信号切换阈值,当无人机信号强度低于信号切换阈值时,无人机探测周围信号并利用多相滤波器分离不同信道的信号,再将每个信道的信号频率及信号幅值信息返回至遥控终端,遥控终端基于接收的信道信号频率及信号幅值信息,计算信道的信号强度;通过选择算法选择合适的信道及通信方式,重建无人机通信链路,该方法保障了无人机的通信质量和飞行安全,有效扩大无人机的飞行半径,提高任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746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17049.5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10/26 , G06V20/17 , G06V20/10 , G06V10/774 , G06V10/56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样本合成和深度学习的电网输电线路导线分割方法,利用无人机或者卫星平台拍摄高分辨率电网遥感影像;在人工提取标注的工作基础上,提出利用基于样本合成的导线数据生成方法,在背景图像中随机融合导线目标,生成丰富的导线分割训练数据集;基于此导线分割训练集,构建出能够有效提取影像中导线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一种端到端的架空输电线路走廊导线分割方法;基于此深度网络模型,实现对真实影像中的导线进行精细化分割。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方法极大地减小人工标注代价,能实现电网遥感影像中导线的精确分割与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16007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429333.7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 , 厦门亿力吉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方法及终端,采集输电线路对应的环境数据,并根据所述环境数据确定覆冰产生的可能程度;基于所述覆冰产生的可能程度使用摄像头采集所述输电线路对应的当前图像;对所述当前图像进行边界检测,得到覆冰厚度;基于所述覆冰厚度对所述输电线路进行覆冰去除处理,无需人工巡查输电线路,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监测到输电线路上的覆冰,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32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22337.5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火点与卫星火点判识融合方法。首先,按照1km×1km的网格大小,采用最邻近插值法,对卫星监测的原始数据进行细化,将雷达监测数据从球坐标系变换到笛卡尔坐标系中并完成格点化;其次,对不同时间分辨率下的雷达数据和卫星数据进行时间匹配,在时间和空间都对齐上后,将雷达和卫星数据叠加到统一网格内,采用最宽松策略进行火点标注,并注明火点来源;最后,结合气象信息对卫星和雷达没有同时判别出来的火点进行进一步研判,识别伪火点,并输出结果。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大范围的山火监测预警,为电力系统山火防控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0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85464.8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10kV配电线路杆塔的防风紧固拉线装置,包括固定于杆塔上部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地面之间连接有多个拉线组件,固定机构周围固定连接有用以夹持固定配电线路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夹固在杆塔上的抱箍以及位于抱箍外围的挂环,所述夹持机构固定连接于挂环外侧,所述抱箍外周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向外穿过挂环的支撑叶片。本发明适用于10kV配电线路杆塔的防风紧固拉线装置可防止配电线路从杆塔设置的绝缘子上脱落,提高基础抗倾覆能力,提高电杆抗弯能力,减少因台风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大面积倒、断杆的现象;具有连接可靠、通用型强、操作灵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51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0734626.5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压电缆充油终端的内置乙炔检测及保护装置及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封装于高电压电缆充油终端内部,包括:微型循环泵、循环绝缘油通道、夹套循环管、乙炔选择性渗透膜、乙炔检测仪和微型电磁阀;所述夹套循环管套设在循环绝缘油通道外部,并形成夹套夹层空间;所述微型循环泵和微型电磁阀分别设置于循环绝缘油通道的两端;位于所述夹套循环管套内的循环绝缘油通道管壁上间隔开设有小孔,乙炔选择性渗透膜设置在循环绝缘油通道管壁外,并覆盖各小孔;所述乙炔检测仪带有多个检测探头,分别分部在乙炔选择性渗透膜的外围。能检测出高压电缆充油终端在发生严重故障时,绝缘油裂解产生的乙炔气体,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3847.2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电缆铅套及铅套修复方法,铅套由不少于2块纵截面为弧形的铅板拼接形成筒形的铅套,所述铅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外伸的卡爪,卡爪的伸出端部前侧设有凸起,后侧设有凹槽,相邻两个铅板拼接时,一个铅板的卡爪凸起插入另一个铅板卡爪的凹槽内。本发明的铅套使用拼接结构,直接在待修复的海底电缆外部拼接铅套,可以使铅套内径接近缓冲阻水层外径,减少了拉拔、拆、修原有保护层的工作量;铅套的卡爪在拼接后可自固定、自带焊条,减少了固定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8798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22657.7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N3/0499 , G06N3/08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模型的决策杆塔因子权重设置及评估的方法,基于强大的通用大模型,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杆塔相关因子的权重分配和灾害评估模型的构建。首先,系统全面汇聚可能影响杆塔稳定性的各种因子,并以JSON格式进行结构化处理。接着,利用大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自动评估各因子的权重,进而构建一个多元输入的杆塔稳定性评估数学模型。此外,本方法采用无监督反馈学习机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模型,提高评估准确性,同时减少对标签数据的依赖。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杆塔灾害评估的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评估效率和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