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导航信号干扰的无人机导航诱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19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5753.7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多导航信号干扰的无人机导航诱骗方法,涉及无人机管控算法领域,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p1、环境初始化;Sp2、干扰信号生成;Sp3、诱骗信号注入;Sp4、动态信号调控;Sp5、智能反馈优化;Sp6、诱骗目标实现,利用多传感器感知和多频段可编程射频前端,可对不同类型、不同导航协议的无人机实现定向干扰和高精度诱骗,避免干扰到不相关的航空通信或其他设备,通过在无人机航迹上注入虚拟导航轨迹,使其逐步改变飞行方向或安全降落,大幅降低直接“硬摧毁”可能带来的坠物、碎片伤人等二次风险,在完成诱骗或防护任务后,可循序渐进地削弱伪造信号,让受控无人机平滑切换回真实导航,减少对环境和其他飞行器的影响。

    分体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均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969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31789.6

    申请日:2024-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且本发明公开了分体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均压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顶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子安装柱安装座,所述绝缘子安装柱安装座顶部安装有绝缘子安装柱,所述电流互感器表面设置有管母限定机构,所述绝缘子安装柱表面设置有均压机构,所述均压机构包括内径可调夹持稳定组件和均压环外部防护组件,在使用时通过调节柱带动夹持环移动,将夹持环和其表面的器件抵在绝缘子安装柱表面进行夹持,通过缓冲压紧垫、伸缩块和弧形辅助压板的设置可以保证夹持的稳定性,防止机构掉落的同时可以根据绝缘子安装柱的直径随时的对夹持环境进行改变,以此适应多种不同的安装环境。

    一种直流分压器故障监测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478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502390.2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分压器故障监测装置,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集成中心,所述集成中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监测中心,所述监测中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人工中心,所述人工中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运行中心,以及包括与集成中心远离监测中心一侧输出端信号连接的集成系统,所述集成系统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辅助系统,当直流分压器使用时,需要避免其产生故障影响使用效果,通过监测系统对直流分压器实时监测,通过采集模块对直流分压器运行数据采集,通过捕捉模块对采集的数据捕捉,当出现捕捉正常时,则捕捉正常向运行模块输入端传输信号,则直流分压器正常进行工作。

    一种换流变直流偏磁状态测量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6961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159080.9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流变直流偏磁状态测量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气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换流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线电磁场、箱体振动加速度和箱体漏磁场数据并上传至上位机;S2:上位机基于中性点接地线电磁场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直流偏磁情况,若不存在,则结束,反之进行直流偏磁状态成因判断;S3:上位机基于箱体振动加速度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振动异常,若振动正常,则结束,反之则预警;S4:上位机基于箱体漏磁场数据,判断漏磁状态,若无漏磁,则结束,反之则预警;S5:上位机基于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检修建议;本发明能够对换流变压器进行较为全面的偏磁预警,从而为换流变压器的状态评估与检修运维提供技术参考。

    一种硅氧烷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609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31805.1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质量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硅氧烷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样品、同类低分子量硅氧烷、同类超高分子量硅氧烷分别溶解在低粘度二甲基硅油中;S2:以低分子量硅氧烷粘度曲线、超高分子量硅氧烷粘度曲线为标准,分别通过Kraemer方程法和Huggins方程法计算参数,与样品稀释后粘度曲线相比较,如果样品是两种分子量相差较大的原料混合所得,虽然粘度相同,但是它的粘均分子量大于生产原料的要求,因此导致样品的粘度曲线发生变化,计算出的极限黏数和分子量大于预测值,根据这个数据的偏离程度可以判断样品是否满足原料要求。本发明解决了原料成分难以鉴定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