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5863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11401238.0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场景协调控制方法,包括:面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整体经济运行的场景,构建基于等成本微增量原则的子微网群间控制目标;面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中交流子微网的频率波动场景,构建频率恢复控制目标;面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中直流子微网的电压波动场景,构建电压恢复控制目标;构建控制器基本架构;针对单个ILC,构建各ILC控制器的本地控制项、各ILC控制器的交流侧频率辅助控制项、各ILC控制器的直流侧电压辅助控制项及各ILC控制器的协调辅助控制项;根据ILC控制器的本地控制项和辅助控制项,构建ILC控制策略。实现各子微网成本微增量收敛一致及维持各子微网频率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01238.0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场景协调控制方法,包括:面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整体经济运行的场景,构建基于等成本微增量原则的子微网群间控制目标;面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中交流子微网的频率波动场景,构建频率恢复控制目标;面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中直流子微网的电压波动场景,构建电压恢复控制目标;构建控制器基本架构;针对单个ILC,构建各ILC控制器的本地控制项、各ILC控制器的交流侧频率辅助控制项、各ILC控制器的直流侧电压辅助控制项及各ILC控制器的协调辅助控制项;根据ILC控制器的本地控制项和辅助控制项,构建ILC控制策略。实现各子微网成本微增量收敛一致及维持各子微网频率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714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78416.5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储能单元的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1)构建直流微电网及其组成单元,包括光伏发电单元、风力发电单元、多个储能单元和负荷;(2)利用母线电压分层控制方法对光伏发电单元进行控制;(3)利用母线电压分层控制方法对风力发电单元进行控制,利用母线电压分层控制方法;(4)利用SOC均衡控制方法对多储能单元进行控制,使多储能单元根据母线电压及其自身SOC值运行于恒功率充/放电、下垂充/放电及待机方式。本发明考虑了含多种分布式电源及多储能单元的直流微电网,对其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最大化能源利用率、母线电压稳定、储能单元SOC均衡、功率合理分配多目标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16970.1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PC: H02J3/06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3 , G06F17/10 , G06N3/006 , G06F17/11 , H02J3/14 , H02J3/26 , H02J3/48 , H02J3/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柔性互联的有源配电网结构形态优化方法,包括:构建有源配电网系统中新能源代表性场景聚类框架,对有源配电网系统中新能源场景进行缩减,得到聚类后的代表性场景;构建智能软开关的位置候选集生成框架;确定智能软开关尺寸优化框架的考虑因素;综考虑因素构建智能软开关的电压源变流器有功损耗函数关系表达式;构建智能软开关的运行约束条件;构建有源配电网系统与上游电网的有功交换功率约束条件;考虑智能软开关的位置和尺寸以及各种约束条件,结合有功损耗函数关系表达式,构建有源配电网系统结构形态优化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有源配电网系统结构形态。本发明可以实现更高效、可靠和可控的电力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69141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044424.3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M8/026 , H01M8/0265 , H01M8/0263 , H01M8/06 , H01M8/04291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气体流道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包括设置在燃料电池双极板上的气体流道,气体流道结构包括气体入口、出口以及流道中的扰流凸台元件。具体设置为在流道内沿气体流道方向上设置扰流凸台。本发明通过在气体流道中设置扰流凸台,可以改善气体在流道内的流动特性,增强气体扩散能力,提升反应气体的利用效率;同时优化流道排水能力,提高气体流道内液态水的去除率,改善燃料电池内部的水热管理,缓解燃料电池的“水淹”效应,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整体性能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