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61492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217197.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配电网重要负荷配置储能设备形成储能系统;根据配电网日负荷曲线决定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并计算储能系统任意时刻的剩余电量;根据储能系统剩余电量计算其在配电网失电形成孤岛情况下的紧急支撑能力;以储能系统建设成本最小以及故障情况下储能系统紧急支撑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配电网潮流约束与继电保护约束为约束条件,对储能系统功率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本发明在设计规划阶段对储能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进行统筹考虑,可有效降低储能装置的配置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17197.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配电网重要负荷配置储能设备形成储能系统;根据配电网日负荷曲线决定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并计算储能系统任意时刻的剩余电量;根据储能系统剩余电量计算其在配电网失电形成孤岛情况下的紧急支撑能力;以储能系统建设成本最小以及故障情况下储能系统紧急支撑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配电网潮流约束与继电保护约束为约束条件,对储能系统功率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本发明在设计规划阶段对储能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进行统筹考虑,可有效降低储能装置的配置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28616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261420.X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IPC: H02G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倒“L”或“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发明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15905.8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章敏捷 , 徐旸 , 谷纪亭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但扬清 , 王婷婷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胡哲晟 , 王思远 , 孙擎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输配电网一体化规划的高压配网变电站负荷预测方法。目前,配电网的预测方式难以对整个地市发展情况进行适应,较难用一种方法贯穿输配电网负荷预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结合输配网一体化规划需求特点,采用Elman神经网络模型和空间负荷预测相结合的高压配网负荷预测方法,以高压配网变电站供区为预测单位,从历史负荷和空间预测相结合对高压配网中长期负荷进行预测,引入基于网格开发度的供区负荷计算模型。本发明综合了空间规划中具有的远景最大负荷密度数据优势,同时在计算样本中动态引入历年变电站实测数据对网格开发度进行修正;预测得到网格开发度后,考虑未来年变电供区划分变化重新计算得到高压配网供区负荷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28616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261420.X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IPC: H02G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布置方式。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L”及倒“L”或“7”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矩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发明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
-
公开(公告)号:CN10924219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98459.4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沈舒仪 , 何英静 , 来聪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但扬清 , 李帆 , 王婷婷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胡哲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供区双路径自适应负荷预测方法。电网规划中由于网架的变化较快,经常出现上下级供区负荷预测对应困难的情况。本发明采用兼容顶层规划预测与底层网络自校验的双路径自适应负荷预测;同时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及U型自校验方法对负荷情况进行层级关联,并结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负荷预测、分配方式的优点,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本发明采用高压配电网供区自预测后向上汇总,地区宏观预测后向下分配等两条路径进行负荷预测、分配、校核,差额反馈回最顶层再次分配;通过迭代后使得误差小于门槛值,最终获得地区内输配电网主要电压层级的供区负荷值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74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1811260000.X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结构。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发明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90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11115905.8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章敏捷 , 徐旸 , 谷纪亭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但扬清 , 王婷婷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胡哲晟 , 王思远 , 孙擎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输配电网一体化规划的高压配网变电站负荷预测方法。目前,配电网的预测方式难以对整个地市发展情况进行适应,较难用一种方法贯穿输配电网负荷预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结合输配网一体化规划需求特点,采用Elman神经网络模型和空间负荷预测相结合的高压配网负荷预测方法,以高压配网变电站供区为预测单位,从历史负荷和空间预测相结合对高压配网中长期负荷进行预测,引入基于网格开发度的供区负荷计算模型。本发明综合了空间规划中具有的远景最大负荷密度数据优势,同时在计算样本中动态引入历年变电站实测数据对网格开发度进行修正;预测得到网格开发度后,考虑未来年变电供区划分变化重新计算得到高压配网供区负荷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242191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1098459.4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沈舒仪 , 何英静 , 来聪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但扬清 , 李帆 , 王婷婷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胡哲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供区双路径自适应负荷预测方法。电网规划中由于网架的变化较快,经常出现上下级供区负荷预测对应困难的情况。本发明采用兼容顶层规划预测与底层网络自校验的双路径自适应负荷预测;同时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及U型自校验方法对负荷情况进行层级关联,并结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负荷预测、分配方式的优点,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本发明采用高压配电网供区自预测后向上汇总,地区宏观预测后向下分配等两条路径进行负荷预测、分配、校核,差额反馈回最顶层再次分配;通过迭代后使得误差小于门槛值,最终获得地区内输配电网主要电压层级的供区负荷值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74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60000.X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结构。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发明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