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447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34173.0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储能与抽水蓄能耦合的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混合储能系统,包括重力储能系统、抽水蓄能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综合控制平台、电网调频控制器、电网调压控制器、重力储能控制系统、抽水蓄能控制系统和有功无功输出检测装置;调峰所需的有功无功以及调频、调压所需的动态有功和无功叠加形成最终的有功和无功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重力储能控制系统和抽水蓄能控制系统来实现有功、无功响应,同时有功无功输出检测装置通过接收重力储能控制系统和抽水蓄能控制系统的有功和无功测量信号并反馈给综合控制平台,来调整重力储能控制系统和抽水蓄能控制系统的有功和无功输出,实现精准跟踪有功和无功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410071227.9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力储能多机组功率柔性补偿方法,属于储能领域,包括:确定单个机组理想工况下的功率特性;通过功率交叉时间平均排列的方法计算不同机组的功率曲线,计算并确定整体功率曲线;对整体功率曲线求平均值并提取功率波动成分。本发明对不同功率输出特性的多机组重力储能系统进行功率平滑,实现重力储能系统整体功率输出的可控性和可调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33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71227.9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力储能多机组功率柔性补偿方法,属于储能领域,包括:确定单个机组理想工况下的功率特性;通过功率交叉时间平均排列的方法计算不同机组的功率曲线,计算并确定整体功率曲线;对整体功率曲线求平均值并提取功率波动成分。本发明对不同功率输出特性的多机组重力储能系统进行功率平滑,实现重力储能系统整体功率输出的可控性和可调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0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3912.2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 H02J3/14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计算方法、装置及介质,属于空调电力负荷计算领域,针对现有方法存在实时预测精准度不高且负荷预测成本高的问题,一种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建筑空调负荷时域‑频域关系,建立建筑总电力负荷与空调电力负荷的协同变化特征模型;通过对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开展多模态信号分解,提取与空调负荷相关的特征参数;基于提取的与空调负荷相关的特征参数,调整协同变化特征模型的参数,通过调整后的模型计算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本发明通过对历史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分析,无需在空调系统或电力系统中安装额外的传感器或监测设备,对建筑空调负荷预测较为准确,且能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2108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80697.0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IPC: C25B9/19 , F03D9/25 , F02M37/00 , C25B9/65 , C25B9/60 , C25B15/08 , C25B3/07 , C25B3/26 , H02J3/28 , H02J3/32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制甲醇气液分离双层流道电解池。本发明包括阴极板和阳极板;所述的阴极板上设有气液分离的双层贯穿流道,该双层贯穿流道为CO2气体流道和电解液流道,CO2气体流道位于远离质子交换膜的一侧,电解液流道位于靠近质子交换膜的一侧,两流道之间设置单向气体扩散的多孔疏水隔板,CO2气体流道的入口处设有气体增压装置,用于CO2气体流道内气体增压,促使CO2通过多孔疏水隔板进入电解液流道中的电解液进行溶解,参与电化学反应。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方式解决CO2气柱阻碍反应的问题,并通过单向气体扩散结构加强CO2在电解液中的溶解,保证催化面的高效使用,提升电制甲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226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49118.3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6 , H02J3/28 , H02J15/00 , H02J3/24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F17/10 , G06F30/20 , C25B15/02 , C25B9/65 , C25B3/07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制甲醇系统的混合微电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混合微电网中微电网的各个发电机组的单位发电成本、单位维护成本和单位停机成本,以及预先确定最优工作条件的电制甲醇系统的成本和混合微电网的目标成本;基于微电网的各个发电机组的单位发电成本、单位维护成本和单位停机成本,以及预先确定最优工作条件的电制甲醇系统的成本和混合微电网的目标成本,对预先构建的模型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微电网的各个发电机组的在各个时刻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建立成本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该混合微电网进行统一调度,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全过程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降低了用户在电网的用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51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70968.8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电蓄热装置蓄热体腔室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优化方法包括:蓄热体腔室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得到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网格划分;蓄热体流体区域的流场分布仿真,仿真的参数包括入风口位置的空气流速、出风口位置的绝对压强、每个换热通道的流速与平均流速的差值及速度标准差S1、入风口与出风口的压差Δp;设定响应面,选择响应面优化方法,设定每个可变参数的变化区间;仿真优化:设定速度标准差S1最小和入风口及出风口的压差Δp最小为目标函数,选择遗传优化方法。本发明优化蓄热体腔室结构,减小蓄热体腔室结构的占地面积,提高蓄热体各换热通道的流体均匀性,从而提高蓄热体的储释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98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67312.4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属于储能供热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家用取暖设备供热效率低需要改进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闭合连接的室内散热水管炕、室内散热片、缓冲水箱、循环水泵和储热供热设备,循环水泵用于将缓冲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储热供热设备,经储热供热设备加热后输送到室内散热水管炕和室内散热片,以对房间供暖,储热供热设备内置多个储能模块,每个储能模块均具有电加热元件和储热材料。本申请能够减小改造难度、节省设备投资,且容易实施,储能模块中的电加热元件能够利用谷电加热,将热量存储在储热材料中,既能节省用电费用,又能持续供热、改善供热效果,有利于实现清洁供暖。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762082.7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针对现有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方法在模型精确性与计算效率上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包括:S1、根据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种形式能源的物理特性和流动规律,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多态模型;S2、基于综合能源系统多态模型,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态模型库;S3、基于多态模型库,结合多场景拓扑解析,进行仿真解算。本发明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机理与数据双驱动的建模方法,通过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动态建模,提升仿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7738.7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化学储能装置、压缩空气储能装置、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在用电低谷时,采用电能对热化学储能装置进行蓄热,进一步将热化学储罐排出的气体采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储存;在用电尖峰或高峰时,启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释能,并启动热化学储能装置对外释热,释热反应排出的高温气体供应给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发电,并将排汽用于对外供热以实现热电联供。本发明将热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耦合应用,有效提高了热化学储能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