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计算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680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3912.2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一种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计算方法、装置及介质,属于空调电力负荷计算领域,针对现有方法存在实时预测精准度不高且负荷预测成本高的问题,一种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建筑空调负荷时域‑频域关系,建立建筑总电力负荷与空调电力负荷的协同变化特征模型;通过对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开展多模态信号分解,提取与空调负荷相关的特征参数;基于提取的与空调负荷相关的特征参数,调整协同变化特征模型的参数,通过调整后的模型计算非介入式空调电力负荷。本发明通过对历史电力负荷数据进行分析,无需在空调系统或电力系统中安装额外的传感器或监测设备,对建筑空调负荷预测较为准确,且能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

    一种固体电蓄热装置蓄热体腔室结构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51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70968.8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电蓄热装置蓄热体腔室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优化方法包括:蓄热体腔室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得到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网格划分;蓄热体流体区域的流场分布仿真,仿真的参数包括入风口位置的空气流速、出风口位置的绝对压强、每个换热通道的流速与平均流速的差值及速度标准差S1、入风口与出风口的压差Δp;设定响应面,选择响应面优化方法,设定每个可变参数的变化区间;仿真优化:设定速度标准差S1最小和入风口及出风口的压差Δp最小为目标函数,选择遗传优化方法。本发明优化蓄热体腔室结构,减小蓄热体腔室结构的占地面积,提高蓄热体各换热通道的流体均匀性,从而提高蓄热体的储释热性能。

    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0598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67312.4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属于储能供热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家用取暖设备供热效率低需要改进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闭合连接的室内散热水管炕、室内散热片、缓冲水箱、循环水泵和储热供热设备,循环水泵用于将缓冲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储热供热设备,经储热供热设备加热后输送到室内散热水管炕和室内散热片,以对房间供暖,储热供热设备内置多个储能模块,每个储能模块均具有电加热元件和储热材料。本申请能够减小改造难度、节省设备投资,且容易实施,储能模块中的电加热元件能够利用谷电加热,将热量存储在储热材料中,既能节省用电费用,又能持续供热、改善供热效果,有利于实现清洁供暖。

    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762082.7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针对现有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方法在模型精确性与计算效率上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包括:S1、根据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种形式能源的物理特性和流动规律,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多态模型;S2、基于综合能源系统多态模型,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态模型库;S3、基于多态模型库,结合多场景拓扑解析,进行仿真解算。本发明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态仿真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机理与数据双驱动的建模方法,通过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动态建模,提升仿真的准确性。

    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8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7738.7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耦合热化学储能的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化学储能装置、压缩空气储能装置、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在用电低谷时,采用电能对热化学储能装置进行蓄热,进一步将热化学储罐排出的气体采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储存;在用电尖峰或高峰时,启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进行释能,并启动热化学储能装置对外释热,释热反应排出的高温气体供应给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蒸汽透平发电装置发电,并将排汽用于对外供热以实现热电联供。本发明将热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余热锅炉和蒸汽透平发电耦合应用,有效提高了热化学储能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