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77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29010.8
申请日:2023-09-21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变流器协同故障穿越方法,通过检测电网电压和变流器输出电流判断电网是否发生故障;将构网型变流器切换至电流控制模式,基于多机暂态交互模型与等面积定则设计注入电流相角,提升故障期间多个变流器同步运行能力;依据电网侧电压数据判断故障是否清除;再同步控制依据暂态同步稳定边界将构网型变流器电压幅值和相角控制到稳定范围内,保证变流器切换回电压控制后与电网同步稳定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变流器协同故障穿越的装置,本发明考虑了多个变流器的暂态交互特性,可保证多个变流器可靠的故障穿越。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28672.3
申请日:2023-09-21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变换器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涉及新型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在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基于系统电压状态监控模型,准确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并计算构网型变换器最优有功、无功功率给定参考值,实现构网型变换器对系统频率的最优支撑配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构网型变换器虚拟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的装置,基于变换器虚拟惯性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对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本地虚拟惯性自适应调整,精准跟踪给定功率参考值,实现变换器有功、无功最优响应控制。本发明改善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提升不同运行状态下系统安全稳定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95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57806.4
申请日:2023-09-27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2 , H02J3/38 , G06Q10/0637 , G06Q10/04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计及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电气协调枢纽规划优化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技术领域;计及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电气协调枢纽规划优化方法包括:构建城市级电气协调枢纽多能梯级利用框架、多能设备模型以及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精细化模型;搭建区域内冷热电联供、区域间电气环网耦合的城市级电气协同互联系统模型;对城市级电气协调枢纽多能梯级利用框架、多能设备模型、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精细化模型以及城市级电气协同互联系统模型中的非线性项进行线性化降维;基于降维后的城市级电气协调枢纽以及城市级电气协同互联系统模型,搭建计及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城市级电气协调枢纽规划优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54990.4
申请日:2022-12-06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IPC分类号: G06F30/20 , H02J3/16 , H02J3/38 , H02J3/48 , H02J3/50 , G06F111/10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变流器直流侧电压混合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电力领域,包括提出构网型变流器系统直流侧电压混合控制策略,在同步稳定尺度下建立含直流侧电压混合控制环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等面积定则分析稳定机理,定性分析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数值积分原理求解系统临界故障切除时间(criticalclearingtime,CCT),定量分析不同参数的影响;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对构网型变流器直流侧电压混合控制环进行参数优化设计;能够准确描述直流侧电压扰动下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同步机制,为实现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控制策略与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9205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50086.9
申请日:2024-08-01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燃料电池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燃料电池交流侧输出电流和交流侧输出电压,判定电网是否发生故障;当没有发生故障时,燃料电池DC/DC变换采用恒定直流侧电压控制方式,DC/AC变换采用下垂特性的构网控制策略;当发生故障时,燃料电池DC/DC变换切换为最大功率输出模式,而DC/AC变换采用功率调整、参考电压幅值/相角限幅和暂态虚拟电阻控制。本发明所提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限制燃料电池交流侧冲击电流,与此同时保持直流侧电压稳定,提升燃料电池主动支撑能力,保证故障期间燃料电池的安全可靠运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