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5377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29494.6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P9/00 , H02P101/20 , G01R23/16 , G01R21/06 ,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谐波故障识别的发电机功率变送装置及变送方法,首先实时采集发电机机端电压互感器三相电压、机端测量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和机端保护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再分别计算发电机机端电压互感器三相电压的基波相量、机端测量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的基波相量、机端保护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的基波相量、发电机功率1、发电机功率2和测量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中n次谐波分量幅值(n可取2,3或5);采用谐波分量故障识别判据,若判据功能投入且判据满足时则输出发电机功率2,否则输出发电机功率1。此方法能有效解决测量级CT易饱和导致输出错误功率的问题,输出正确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253776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0729494.6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P9/00 , H02P101/20 , G01R23/16 , G01R21/06 ,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谐波故障识别的发电机功率变送装置及变送方法,首先实时采集发电机机端电压互感器三相电压、机端测量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和机端保护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再分别计算发电机机端电压互感器三相电压的基波相量、机端测量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的基波相量、机端保护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的基波相量、发电机功率1、发电机功率2和测量级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中n次谐波分量幅值(n可取2,3或5);采用谐波分量故障识别判据,若判据功能投入且判据满足时则输出发电机功率2,否则输出发电机功率1。此方法能有效解决测量级CT易饱和导致输出错误功率的问题,输出正确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16817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133572.1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M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的变流器有源阻尼控制方法(3),该控制方法由比例控制模块K、减法模块、虚拟电阻R、高通滤波模块G(s)串联组成,对电网电流Is1和电抗器电流ILi进行控制,得到有源阻尼控制量Uci2。Uci2与主控制器(1)产生的调制波相加得到新的调制波指令Uri2。本发明公开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额外无需增加电流或电压传感器,采用简单的控制算法就可以有效的抑制LCL滤波引入的谐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716817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33572.1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M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的变流器有源阻尼控制方法(3),该控制方法由比例控制模块K、减法模块、虚拟电阻R、高通滤波模块G(s)串联组成,对电网电流Is1和电抗器电流ILi进行控制,得到有源阻尼控制量Uci2。Uci2与主控制器(1)产生的调制波相加得到新的调制波指令Uri2。本发明公开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额外无需增加电流或电压传感器,采用简单的控制算法就可以有效的抑制LCL滤波引入的谐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65877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88189.9
申请日:2015-02-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H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斥力操作机构储能和触发设备及控制方法,包括调压器、隔离变压器、分闸充电电阻、分闸充电二极管、分闸储能电容、分闸晶闸管、分闸续流二极管和合闸充电电阻、合闸充电二极管、合闸储能电容、合闸晶闸管、合闸续流二极管。采用上述方案后,二极管半波整流充电和晶闸管触发放电的方法,既可以保证储能电容充电又能实现晶闸管电流过零自然关断,触发开关就不需用价格昂贵,电流峰值耐受能力小的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205123611U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20775263.X
申请日:2015-10-0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M7/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变流器拓扑及换流器系统,换流器子模块还包括与储能器并联连接的第一级联电路,所述第一级联电路为6个功率半导体单元组成的三相桥式电路,所述功率半导体单元可通过控制信号触发导通和关断,第一级联电路具有交流接线端子L1、L2和L3;换流器子模块还包括与储能器并联的第二级联电路,所述第二级联电路由熔断器、半导体单元和机械开关组成;所述第二级联电路通过接线端子X1和接线端子X2引出;所述机械开关并联于接线端子X1和线端子X2两端,可以通过合闸控制将X1接线端子和X2接线端子短路。本实用新型的换流器子模块,可以实现换流器的冗余运行,提高换流器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424103U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20116301.0
申请日:2015-02-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H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速机械开关,所述高速机械开关包括主开关机构、电磁斥力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主开关机构与电磁斥力机构连接,并由控制机构控制,通过电磁斥力机构完成主开关机构的分、合闸动作。所述高速机械开关利用相同旋转角速度下,旋转半径越大,旋转线速度越大的原理,通过改变转轴在旋转动触头连杆上的位置比,可获取旋转动触头不同的分、合闸速度和行程,从而在高、低压场合都能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47247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510821788.7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技术服务中心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信息校核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变电站的SCD文件导入到仿真程序中;所述仿真程序根据所述SCD文件内容,将所述变电站内所有动作信息按照预定时间间隔依次发送到远动装置和监控后台;所述监控后台记录接收到的所有动作信息;模拟主站记录接收到的所述远动装置转发的所有动作信息;将所述监控后台记录的所有动作信息与所述模拟主站记录的所有动作信息,利用所述变电站的调度信息表进行对比;该方法无需变电站和主站之间的通讯通道建设完成,也不必与主站交互开展工作,仅需在变电站内搭设仿真环境,利用自动化工具和手段,实现调控信息的校核,提高了调控信息校核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4225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410541451.6
申请日:2014-10-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7/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继电保护方法及系统,首先由获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阀侧三相电压计算得到阀侧不平衡电压,然后由阀侧不平衡电压分别计算出基波电压分量、三倍频电压分量和基波含量变化量分量,通过比较基波电压分量、三倍频电压分量和基波含量变化量分量与三个预设定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阀侧是否发生故障,从而确定是否实施保护动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继电保护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继电保护,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33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31122.0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电站规范描述的一次系统接线自动成图方法。现行的工程方案是通过对系统规范描述文件解析在数据库中生成对应的模型,由工程人员手动绘制一次接线图并进行图模关联配置。本发明基于变电站系统规范描述文件,自动识别变电站各间隔的类型和接线方式,依据所识别得出的一次系统拓扑结构及相关元素类型,结合包含电压等级尺度、间隔尺度、一次设备尺度和连接线尺度的多尺度迭代布局算法自动生成一次系统接线图。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无法获取一次系统接线图、必须依赖人工画图的问题;自动成图后还实现了图形与模型的自动关联配置,减少了因人工配置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置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