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3770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92624.X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新能源云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高清卫星影像的屋顶信息自动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没有标注屋顶信息的高清卫星影像,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高清卫星栅格图像,基于高清卫星栅格图像,得到正射图和数字表面图;基于正射图和数字表面图,结合高清卫星比对图像,识别屋顶轮廓范围,从屋顶轮廓范围中提取出屋顶轮廓坐标集合,以得到屋顶轮廓拟合平面的第二平面方程;利用第二平面方程,对高清卫星比对图像进行屋顶轮廓信息识别,基于屋顶轮廓信息,得到屋顶轮廓平面模型;利用第二平面方程对应的目标屋顶轮廓拟合平面内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得到屋顶轮廓比对模型;通过高清卫星比对图像、屋顶轮廓平面模型和屋顶轮廓比对模型,以得到并导出屋顶信息识别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709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1683787.2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Inventor: 马杰 , 郭勇 , 李秋燕 , 刘向实 , 李小明 , 吴豫 , 董智 , 丁岩 , 全少理 , 杨卓 , 郭新志 , 于昊正 , 樊江川 , 孙义豪 , 高丽萍 , 陈帆 , 刘卫民 , 韩啸一 , 杨世辉 , 郭建宇 , 刘友波 , 任鹏哲 , 李争博 , 祁浩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GIS信息优化的配电网重构和负荷灵活接入方法,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步骤包括:获取配电系统的电力设备信息,将配电系统的电力设备信息输入至GIS系统内进行空间绘制,同时根据基站覆盖面积作为单位网格对GIS系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各个电气节点的空间分布数据;基于新基建负荷的接入构建最大可开放容量模型,通过最大可开放容量模型对各个电气节点的空间分布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各个电气节点的可接入剩余容量,获取配电系统的剩余可开放容量;结合元胞自动机规划算法与最大可开放容量模型,并基于约束对配电系统的剩余可开放容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求解配电系统的最大可开放容量以及对应的新基建负荷接入顺序。
-
公开(公告)号:CN118237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70040.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电缆管路疏通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电缆管路疏通机器人,包括支撑机构;还包括移动机构、密封机构和疏通机构,移动机构、密封机构和疏通机构均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对支撑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密封机构对水下电缆管路的一段进行密封,疏通机构对水下电缆管路内进行疏通;其将支撑机构放于水下电缆管路中,通过移动机构在水下电缆管路中驱动支撑机构移动,同时通过疏通机构对水下电缆管路的内部进行疏通,并且通过密封机构配合疏通机构对水下电缆管路中的植物根系、水生贝类和水生藻类进行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6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73489.2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郭建宇 , 李锰 , 马杰 , 孙义豪 , 张又文 , 景川 , 杨卓 , 李科 , 郭勇 , 全少理 , 苗福丰 , 齐升强 , 贾淋茗 , 张艺涵 , 于昊正 , 皇甫霄文 , 樊江川 , 王锐 , 刘洋 , 王洋 , 李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多逆变器分布式抗扰协同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属于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其包括:数据量测模块,用于量测配电网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扰动观测模块,与所述数据量测模块连接,用于将配电网逆变器i的并网点电压作为输入量,生成综合扰动估计值和逆变器电压信息向量;分布式协同控制模块,与所述扰动观测模块连接,根据逆变器与逆变器的电压信息向量、参考电压向量,生成逆变器与相邻逆变器之间的电压信息误差向量;反馈控制补偿模块,用于根据综合扰动估计值、逆变器与相邻逆变器之间的电压信息误差向量,通过反馈补偿控制律计算生成逆变器的电压控制输入信号。本发明实现配电网多逆变器系统的电压稳定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577152.4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于昊正 , 李秋燕 , 李科 , 皇甫霄文 , 马杰 , 郭勇 , 孙义豪 , 杨卓 , 丁岩 , 全少理 , 郭新志 , 樊江川 , 赵寒杰 , 李翠萍 , 朱星旭 , 侯香臣 , 高崑齐 , 张雨晴 , 邵岩 , 李军徽
IPC: H02J3/38 , H02J3/48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电压灵敏度排序的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其特点是:包括:构建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结构、构建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纳能力评估指标、基于电压灵敏度排序对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其计算快速、收敛效果显著,在构建电压偏差评估指标的基础上,基于电压灵敏度排序,能够快速找到配电网极限承载能力下的光伏接入方案,其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59011.6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移动式无功补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云边融合的移动式无功补偿决策系统;它由云节点、边缘节点、终端节点,以及专网构成,通过调用云端CloudPSS多场景仿真确定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的接入位置,下发接入点指令,后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无人驾驶的方式将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接入到指定位置,实现无功补偿装置的灵活部署;系统根据基于云边协调计算的移动式无功补偿决策装置的工作方案,来确定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的最优接入位置;本发明通过调用云端CloudPSS多场景仿真确定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的接入位置,下发接入点指令,后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无人驾驶的方式将移动式无功补偿装置接入到指定位置,实现无功补偿装置的灵活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9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56695.7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堆叠自编码器的配电网规划成效评估器,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梳理常用的配电网规划成效指标,按照供电可靠性与投资效益两个维度进行区分;步骤2:构建基于关联度配电网规划成效指标体系,通过计算配电网规划指标与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度,选取关联度最强的指标作为配电网规划成效指标;步骤3:在MATLAB仿真软件中生成大量规划方案样本,计算给定条件下的配电网规划成效结果;步骤4:训练生成配电网规划成效评估器,实现快速评估;本发明具有快速获取规划成效结果并获取最优规划方案、有效解决传统模型计算方法支撑数据量大,难以在实际中应用、导致规划成效指标主要依靠经验推算,无法满足规划决策需要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8533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785079.9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关联算法的配电网建设管控指标关联关系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管控关键指标数据的搜集,形成指标体系;步骤2:数据预处理;步骤3:使用Apriori算法找出关联规则;步骤4:对计算出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梳理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配电网建设数据具有体量大、属性杂、归集难等特点,缺乏数据统筹分析,决策水平较低,大量数据分散在不同工作、流程、系统中。确定的配电网建设管控指标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仅凭经验判断可能会导致指标之间的关系出现较大偏差,该方法通过关联算法挖掘收集到的数据中包含的关联关系,能够发现更多隐含的关联关系并排除无效的关联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499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53597.8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全少理 , 李秋燕 , 王利利 , 李锰 , 罗德俊 , 郭勇 , 杨卓 , 李科 , 孙义豪 , 陈江涛 , 马杰 , 李鹏 , 丁岩 , 罗潘 , 郭新志 , 张艺涵 , 于昊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异化电源电价下并网型微电网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当前t时刻的电价,然后计算冷热电联产系统能否盈利;(2)在冷热电联产系统不能盈利的情况下,比较负荷需求和冷热电需求之和与光伏出力的大小,若大于等于,储能电池放电或从大电网购电;若小于,向储能电池充电或向大电网售电;(3)在冷热电联产系统可以盈利的情况下,比较负荷需求与光伏出力和冷热电联产之和的大小,原则与步骤(2)相同。本发明分析并网点聚合负荷特性,得到了各类电源不同场景下的出力策略及状态变化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运行模型,分析并网型微电网的出力特征,为含并网型微电网的规划和设计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3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15052.6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 三峡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南九域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苗桂喜 , 李环召 , 元亮 , 张景超 , 王鑫 , 陈上吉 , 于昊正 , 朱全胜 , 席晟哲 , 郑晨 , 郑月松 , 崔哲芳 , 钟士华 , 杨磊 , 孙浩然 , 万迪明 , 马辉 , 薛飞 , 吴博 , 王振邦
IPC: H02J3/00 ,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8/2411 , G06N3/006 , G06N20/10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CSO‑SVM模型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包括如下内容:首先,获取某光伏电站历史发电数据和数值天气预报(NWP)数据,构成原始光伏发电预测数据集,随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对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与光伏发电功率相关性较大的特征作为模型训练的输入特征;为了进一步竞争粒子群(CSO)算法在对SVM超参数寻优过程中的搜索和收敛性能,对其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CSO算法(ICSO)对SVM的超参数进行寻优,从而构建ICSO‑SVM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随后,将数据集按照8:2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对预测模型进行充分训练,将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最佳模型中进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并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实施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