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597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69622.6
申请日:2023-02-27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392 , G01R31/367 , G06N3/0442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获取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数据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对特征进行提取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基于预测模型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并进一步建立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系统,以提升整体的一体化性能;本发明所提预测模型,可以克服现有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技术捕捉长时间序列信息不足及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高、鲁棒性不强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系统,实现对不同型号电池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提高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64965.7
申请日:2024-08-05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392 , G01R1/04 , G01R31/385 , G01R31/38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整组梯次利用电池安全监测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热电传感器和信号检测器;热电传感器包括热电元件、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热电元件为由第一和第二单层热电结构堆叠形成的双层复合叠片结构;其中,第一和第二单层热电结构由相同的单层二维热电材料形成,且第一和第二单层热电结构的两个相邻的内侧面具有相同的原子层结构;热电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电连接;信号检测器分别连接至热电传感器的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用于感测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并产生热电感应信号。本发明通过对热电传感器结构的改进和信号检测器感应信号处理方法的改进,能够真正实现对整组梯次利用电池的无损、精准安全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02285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77694.3
申请日:2022-12-26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锌枝晶的材料及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该材料的化学式为MFe5O8,其中M为Li、Na、K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将该材料与碳、粘结剂和有机溶剂研磨混合均匀后,涂覆到锌片或锌合金片表面时,可以作为抑制锌枝晶生长、腐蚀、析氢的涂层材料;将该材料与锌粉或锌合金粉末、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制成薄膜电极后,可以作为抑制锌枝晶生长、腐蚀、析氢的添加剂。通过本发明,无论是用作涂层改性锌片,还是用作添加剂改性锌粉,均可以有效抑制锌枝晶的生长,尤其可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水系锌基电池,发挥其抑制锌枝晶生长的性能,保证水系锌基电池长效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5967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27673.0
申请日:2022-12-16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氨储能的火电厂灵活性提升系统,包括火电机组、电化学制氨反应装置、氨储罐和尾气吸收装置,火电机组包括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火电机组产生的电能一方面通过变压器连接电网,另一方面连接电化学制氨反应装置用剩余电能为电化学制氨反应装置提供电能,电化学制氨装置连接氨储罐的进口,氨储罐的出口通过阀门分别连接锅炉、氨溶液稀释装置和液氨运输车辆。火电厂在用电负荷的低谷期将富余电量通过电化学反应制备氨气并储存起来,在用电负荷的高峰期通过掺煤燃烧等方式辅助火电运行,富余氨可用于电厂污染物脱除,既能保障火电厂的稳定运行,又解决火电厂“削峰填谷”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火电厂运行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29965.0
申请日:2022-11-30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气绝缘器中六氟化硫废气无害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六氟化硫稀释装置、两级热催化反应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六氟化硫稀释装置包括六氟化硫调质箱,六氟化硫调质箱一端连接有进口阀门、六氟化硫检测器一、前置过滤器、流量计一,一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和流量计二,另一端连接六氟化硫检测器二之后连接一级高温催化反应器和二级高温催化反应器;二级高温催化反应器通过阀门、流量计三,六氟化硫检测器三连接尾气吸收装置,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碱液吸收器和料液池,碱液吸收器与料液池通过药泵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六氟化硫的高效降解,同时吸收反应后的尾气,来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929950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0927743.1
申请日:2018-08-15
申请人: 郑州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南恩湃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H01M4/26 , H01M10/058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降低卷绕式动力电池衰减速率的极片设计方法及装置,由于电流致热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如果集流体上电流的均匀程度较低,即使相同极耳的极片,集流体发热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电池容量和放电倍率可确定正负极耳的数量,求取电池同等倍率下集流体发热最小的极耳位置设计即为最优设计。本发明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计算,得到了卷绕式动力电池极片极耳的最优设计位置,使集流体上电流的均匀程度处于最高水平,此时电池同等倍率下集流体发热最小,可提高动力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和降低发热量,降低电池衰减速率。优选的,多极耳应设计在按极耳数目把极片均分的片段的正中部,根据极耳的数量确定不同极片上极耳的最优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85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14285.7
申请日:2022-07-11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6/00 , H01M8/0656 , H01M8/04082 , C25B9/65 , C25B9/00 , C25B1/04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装箱式电化学及氢气储能一体化系统,包括纯水制备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氢气储存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逆变柜、电气柜、操作柜、温度控制系统、消防系统。通过将电化学储能与氢储能相结合,实现更为灵活的储能方式,在充放电响应速度高的同时,达到更为长周期、大容量的储能需求。在面向新能源场站等分布式场景时,集装箱式的可移动储能方式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5775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12870.3
申请日:2022-07-11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C29/151 , C07C31/04 , C25B9/65 , C25B1/04 , C25B9/00 , H01M8/0656 , H01M8/0668 , C02F1/461 , C02F103/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储能、制氢及制甲醇为一体的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包括纯水制备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氢气储存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二氧化碳储存系统、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系统、甲醇储存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逆变柜、电气柜、操作柜、温度控制系统、消防系统。通过将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甲醇储能相结合,实现更为灵活的储能方式,在充放电响应速度高的同时,达到更为长周期、大容量的储能需求。在面向新能源场站等分布式场景时,集装箱式的可移动储能方式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79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90541.9
申请日:2022-05-26
申请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郑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92 , G01R31/36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判别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的方法,该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锂离子电池的电容、电阻、电池容量与电池极片面积的关系;(2)建立锂离子电池的韦伯阻抗与电池极片面积的关系;(3)建立锂离子电池的电池体系的特征参量模型,判断锂离子电池的化学体系。本发明利用电化学阻抗法建立一个与电池容量无关的电池体系的特征参量模型,将其集成于以电化学阻抗谱原理工作的特定设备之中,在检测电池健康参量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动力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的信息,能够快速地检测和评估出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化学体系,为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次利用提供了直接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41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60602.2
申请日:2022-04-0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378 , G01R31/389 , G01R31/392 , G01R31/396
摘要: 本发明公开退役电池组梯次利用的重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获取退役电池组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和以及电池组的总电压;选择所述退役电池组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和与电池组的总电压的差值满足设定阈值的退役电池组作为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根据使用条件和重组标准对所述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进行重组。本发明大幅缩短了电池组的重组时间,节约了检测成本,根据梯次利用电池在不同场景的使用条件,设置不同的重组标准,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提高退役动力电池的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