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0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511065.7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燕山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脱网冲击的抑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储能变换器和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获得储能变流器的三相电数据,S2获得坐标变换后的三相电和参考电压的数据,S3获得储能变流器的d轴控制信号和q轴控制信号,将步骤S2获得的数据经虚拟阻抗控制算法、电压控制路算法和电流控制路算法获得储能变流器的d轴控制信号pd和q轴控制信号pq;装置包括获得储能变流器的三相电数据模块,获得坐标变换后的三相电和参考电压的数据模块,获得储能变流器的d轴控制信号和q轴控制信号模块;其通过步骤S1至步骤S3等,实现分布式储能变流器能够平滑脱网。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0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11065.7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燕山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脱网冲击的抑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储能变换器和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获得储能变流器的三相电数据,S2获得坐标变换后的三相电和参考电压的数据,S3获得储能变流器的d轴控制信号和q轴控制信号,将步骤S2获得的数据经虚拟阻抗控制算法、电压控制路算法和电流控制路算法获得储能变流器的d轴控制信号pd和q轴控制信号pq;装置包括获得储能变流器的三相电数据模块,获得坐标变换后的三相电和参考电压的数据模块,获得储能变流器的d轴控制信号和q轴控制信号模块;其通过步骤S1至步骤S3等,实现分布式储能变流器能够平滑脱网。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83852.4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燕山大学
IPC: G06F18/23213 , H02J3/38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涉及储能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得储能节点,获得聚类组别上限值,聚类组别从1至聚类组别上限取值分别计算获得聚类中心以及相应的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基于每一聚类组别下调节因子的值获得一个调节因子,代入均衡化评价函数,当均衡化评价函数有最小值时获得最优聚类组别,将最优聚类组别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的数目,将最优聚类组别相应的聚类中心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输入聚合控制算法实现聚合控制;装置包括聚合控制模块;当均衡化评价函数有最小值时相应获得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中的初始聚类中心及数目。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38745.5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燕山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储能变换器相间荷电状态均衡的方法及装置,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方法为采用最大附加功率闭环控制并获得零序电压有效值V0,进而获得储能变换器注入的零序电压v0并进行相间荷电状态SOC均衡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处理器基于最大附加功率闭环控制并获得零序电压有效值V0,进而获得储能变换器注入的零序电压v0并进行相间荷电状态SOC均衡控制,所述最大附加功率闭环控制中的最大附加功率为注入零序电压与并网电流产生A~C相附加功率的最大值,将所述最大附加功率作为功率反馈信号;其通过最大附加功率闭环控制、获得零序电压有效值V0的步骤等,实现储能变换器相间荷电状态均衡速度较快。
-
公开(公告)号:CN11406510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334994.7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17/10 , G06F18/23213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历史数据获取多个数据样本,每个数据样本的输入参数为锅炉的工作状态参数,包括可调参数和不可调参数,输出参数为NOx排放量的值;根据每个数据样本的输入参数对多个数据样本进行聚类,得到t个子集,通过每个子集分别对预设模型进行训练,得到t个子模型;根据给定工况下锅炉的不可调参数,在t个子模型中确定目标模型;以锅炉的出口NOx排放量最低确定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和目标模型对锅炉的可调参数寻优,得到锅炉的可调参数的优化值。本发明能够优化锅炉运行参数,以降低NOx的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1651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0875770.3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EXCEL的间接式模拟量原始数据采集方法,其包括图像采集过程和数据复原过,图像采集过程使用拍照设备对工业现场原有控制系统显示器上的曲线进行拍摄以采集原有控制系统内集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所采集的模拟量曲线图像;数据复原过程将采集的模拟量曲线图像为导入至EXCEL中,通过建立和描绘曲线,复原所有曲线的真实数据点信息,并将数据点信息以一定的数据格式保存成文件;本发明为非接触式采集,无需接入控制系统即可完成数据采集,安全性高,对工业控制系统无任何影响,本发明的方法与工业控制现场使用的控制系统品牌无关,无需考虑系统间不同通信协议的兼容性,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75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95002.8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能存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能存储和分配的控制装置、方法和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量型储能模块、至少一组功率型储能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根据交流母线功率信息和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确定预测总用电信息,然后判断直流母线电压信息是否满足预测总用电信息,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逆变模块将交流母线上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到直流母线,或,控制能量型储能模块和功率型储能模块向直流母线放电。本发明通过对用电设备的用电预测,及时提供需求功率,保证装置内部用电平衡,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通过一个控制模块完成装置输入输出的控制和协调,提高电能存储和分配响应速度,减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9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1482610.6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01D53/34 , B01D53/50 , B01D53/56 , B01D53/78 , B01D53/90 , G06F30/27 , G06F18/23 , G06F18/2431 , G06F18/214 , G06N5/01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XGBoost的烟气脱硫脱硝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对电厂脱硫脱硝各部件进行模型构建,建立完整的电厂脱硫脱硝系统仿真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电厂脱硫系统出口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预测,利用XGBoost模型对电厂脱硝系统入口处烟气氮氧化物浓度进行预测;根据二氧化硫浓度预测值对脱硫系统的浆液喷淋量进行控制、根据氮氧化物浓度预测值对脱硝系统的喷氨量进行控制;将浆液喷淋量和喷氨量的控制参数下发至电厂脱硫脱硝系统仿真模型中进行验证和预警分析;本发明建立了完整的电厂脱硫脱硝系统仿真模型,能直观展示和获知电厂脱硫脱硝的实际运转情况并进行系统参数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4399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466272.7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场景技术的综合能源微网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不确定因素的分时段概率分布模型;步骤2:基于混合Copula函数的时间相关性模型及参数优化;步骤3:基于典型场景建立综合能源微网的第一阶段随机规划模型;步骤4:基于非型场景建立综合能源微网的第二阶段随机规划模型。本发明充分考虑光伏、风电、价格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更加符合实际统计规律,减小不确定性对综合能源微网规划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