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647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1268789.X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G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摇臂式自适应防震锤,包括旋转轴线偏置的扇形的紧力调节板,所述紧力调节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紧力调节板内侧在靠近外缘的部位固定设置有圆弧形的齿条,所述紧力调节板内设有与齿条啮合的紧线齿轮,所述紧线齿轮的轴线与紧力调节板旋转轴线平行,所述紧力调节板一侧设有与紧线齿轮转动连接的导线拉板,所述导线拉板一侧设有用于带动紧线齿轮转动的偏心的摇臂耳板。紧线齿轮到达紧力调节板下端时,紧线齿轮在导线的拉力作用下脱离齿条后复位,产生冲击的同时释放导线,使绝缘子串与电力铁塔之间的距离增加,导线释放后,固有频率发生变化,共振条件消失,导线舞动停止。
-
公开(公告)号:CN1161244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66318.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铁塔螺栓松动定位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至少一个拾声装置,拾声装置包括吸附部和拾声部,拾声部安装在吸附部上端,拾声部包括拾声球和控制器,拾声球上均布有拾声头,拾声头与控制器相连。本申请通过拾声球的设置来对螺栓松动所发出的特征声音进行空间多方向收集,根据接收到的最强声音的拾声头位置,判断出螺栓松动的初步位置,再根据固定在吸附部上的骨传导麦克风接收的先后和所接收杆件的声音特征准确判断螺栓的松动位置,工作人员再根据所确定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紧固,有效解决目前个别螺栓松动后无法判断其具体位置,需要进行全面紧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25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12861.5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H01R43/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切换作业模式电缆压接设备及电缆压接方法。可切换作业模式电缆压接设备包括装置本体、驱动组件和压接模具,压接模具包括压力检测件、位移检测件,驱动组件驱动压接模具压紧连接管时,位移检测件检测第二压头组件的实时进给量,压力检测件检测连接管受的实时压力值,装置本体包括工控机和用于输入连接管的参数信息的人机交互屏,工控机分别与压力检测件、位移检测件、人机交互屏电性连接,工控机能计算实时进给量与实时压力值的实时比值,工控机能选以连接管的参数信息或实时比值作为控制第二压头组件的最终进给量的依据。电缆压接方法采用上述压接设备,保证两种作业模式下均作业效率高和压接质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78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13057.9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H01R43/048 , G01N3/12 , G01B11/02 , G01S1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压接装置及电缆压接方法。电缆压接装置包括第一压头组件、第一压头组件、液压缸、压力检测件及位移检测件,第一压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压头组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液压缸输出端与第二压头组件连接,液压缸能够驱动第二压头组件沿预设方向运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压头组件,以将连接管压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液压缸的出油口处的油压,位移检测件能够检测沿预设方向第一压头组件和第二压头组件之间距离。电缆压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电缆压接装置,其对电缆连接的可靠性高,且压接过程不需要人工识别连接管规格和对应设置压合量,操作方便、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4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330265.3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接地网腐蚀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样本点获取;接地网腐蚀样本点的获取;深度学习网络的构建;构建土壤样本的深度学习模型;构建接地网腐蚀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验证;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当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对变电站实际运行接地网腐蚀情况进行实时估计。本发明可直接通过当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对变电站实际运行接地网腐蚀情况进行实时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542644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11891.1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不开挖接地网腐蚀程度评价方法,根据实验室模拟腐蚀环境下,测量土壤中锌离子浓度变化与镀锌碳钢腐蚀程度之间的关系,拟合出变化曲线,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通过定期对变电站实地土壤中锌离子的浓度进行检测,并给出相应的评级,从而评价接地网的腐蚀程度,计算出镀锌层的剩余面积。本发明能够实现在不开挖接地网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土壤中锌离子浓度的变化间接评价接地网的腐蚀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57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11885.6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土壤中铁离子扩散曲线的实验装置,包括恒温恒湿箱,所述恒温恒湿箱内放置有盛土容器和淋水器,所述淋水器位于盛土容器上方,所述盛土容器底部设置有盛土容器开孔,所述盛土容器内盛有土壤,所述土壤中间设置有六水合氯化铁固体,所述盛土容器内还设置有土壤湿度计,所述土壤湿度计位于土壤中,所述取土样处位于土壤上层。所述盛土容器下方设置垫圈。本发明还涉及土壤中铁离子扩散曲线的测定,为通过测定土壤中铁离子浓度判定地网腐蚀状态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该曲线用于接地网腐蚀状态的检测,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22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317786.X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TiC增强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钛粉、石墨粉、铜粉经球磨混合,得到Cu‑Ti‑石墨混合粉料,对混合粉料进行冷压成型后,在热压烧结炉中经步烧结得到Cu‑TiC电接触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Cu‑TiC增强电接触复合材料中,TiC为自生反应合成,与铜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制备的复合材料中TiC增强体以连续网络状分布,铜基体分布于TiC网络之间,形成连续的导电相,制备的复合材料抗熔焊能力、耐电弧烧蚀性及耐机械磨损性能显著提高,同时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6260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433166.8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C09D5/24 , C09D5/08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地网用超疏水导电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用LiF和盐酸对钛铝碳MAX相进行刻蚀得到Mxene,将其与氟化剂放入四氢呋喃中,经冷凝、抽真空抽滤干燥后得到氟化改性Mxene;将氟化剂与多壁碳纳米管放入四氢呋喃中,经冷凝、抽真空抽滤干燥后得到氟化改性碳纳米管;将环氧树脂加入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A;将氟化改性Mxene和氟化改性碳纳米管分散在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B;将两者混合,并加入固化剂,后涂覆于接地网,固化后得到超疏水涂层。本发明应用Mxene的高比表面积制备表面微纳结构,应用氟化剂提供低表面能,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耦合构筑超疏水表面,防止接地网钢材表面水分的附着,实现长效防腐。
-
公开(公告)号:CN113984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86357.X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径薄壁管对接焊缝单壁透照射线检测工艺方法,采用6根管件两两叠加、并排的检测方式,采用环焊缝单壁外透法,一次检测6道焊缝,分6次透照36张底片,每透照一次后,转动6根管件一次,换片时先换下面3个管件的胶片,露出需透照部位,其余已透照过和未透照部位仍用铅板遮挡好。本发明应用以上透照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5倍,本发明既提高了透照效率,又避免了射线束倾角带来的不利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