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64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54495.1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燃料灰熔融温度的预测方法、模型训练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燃料掺混样品的预设特征变量组合的数据;将预设特征变量组合的数据输入到经过训练的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中,以获得多燃料掺混样品的软化温度;其中,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为基于以训练样本的预设特征变量组合为特征变量,以训练样本的软化温度为目标变量进行机器学习得到的;预设特征变量组合包括多燃料的掺混比例、灰分含量、灰中的矿物含量、碱酸比、硅比、硅铝比、铁钙比、结渣指数和综合指数中的至少两种。本发明提供的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对多燃料掺烧过程中的灰熔融温度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75038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581929.3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空筒式生物质能炉,涉及燃烧设备领域,包括炉体、配风装置以及烟气再利用装置;所述烟气再利用装置设置在所述炉体上方;所述配风装置包括中心通风筒、风门插板以及燃烧器;所述中心通风筒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风门插板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风筒下方;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中心通风筒上方并且与所述炉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使燃料更加充分的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1594816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010348120.6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层等离子设计的超临界锅炉启动方法,其包括双层等离子点火器无故障时的锅炉启动方法以及直接启动第二层等离子点火器的锅炉启动方法,直接启动第二层等离子点火器需根据锅炉过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的需要或最下层等离子点火器故障时,本发明方法明确配备双层等离子点火系统的超临界锅炉启动方法,减少此类型锅炉冷、热态冲洗时间,节约工质;避免锅炉启动过程中,受热面温升过快,有效防止由于煤粉燃烧不完全造成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的问题,保证了超临界锅炉安全快速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36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1374479.4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煤粉燃烧全过程烟气成分监测配风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控制模块单元和执行机构单元。监测单元发出监测参数的数据至控制模块单元。控制模块单元根据监测单元发出的参数、位置等信号,加入燃烧预测模型、燃烧寻优数据、锅炉负荷、调峰指令、各受热面汽温、汽压和壁温情况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至执行机构单元,执行机构单元输出的信号返回控制模块单元。控制模块单元根据执行机构单元返回的信号和监测单元下一步的监测数据,判定是否达到控制目标,发出执行机构操作指令和监测单元的停启指令。本发明适用于燃煤电站煤粉锅炉全过程烟气成分监测和配风控制,提高了锅炉机组的负荷调峰范围和调峰速率,改善了锅炉混煤条件下的燃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0632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37828.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气中氧量浓淡分离的锅炉分级燃烧系统及分级燃烧方法,系统包括锅炉、磨煤机以及氧气分离装置,所述锅炉的入口与磨煤机的物料出口连通,所述氧气分离装置包括浓氧量出口和淡氧量出口,浓氧量出口与锅炉连通,淡氧量出口与磨煤机的入口连通;本发明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磨煤机在运行过程中的自燃/爆炸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磨煤机出口风粉混合物的温度,有利于锅炉的稳燃,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另外,煤粉燃烧过程中氧量的分级参与,有利于控制NOX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20872.7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生物质燃煤掺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料与煤掺烧掺配方案评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上述生物质燃料与煤掺烧掺配方案评估方法包括:获取生物质存量数据和煤炭存量数据,生成第一掺配方案;计算第一掺配方案的燃料性质参数,获取锅炉负荷数据,计算第一掺配方案的燃烧热效率,判定燃料性质参数和燃烧热效率是否满足约束条件,若否,则重新生成第一掺配方案,若是,则以满足约束条件的第一掺配方案作为第二掺配方案;计算第二掺配方案的基础运行成本和燃烧热值,确定具有相同燃烧热值的纯煤量,基于纯煤量计算第二掺配方案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计算第二掺配方案的运行评估成本。本发明实现了对掺配方案的全面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555895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1402429.5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流体燃料燃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是否到达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本发明基于一氧化碳浓度确定实际着火点并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0118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92877.3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IPC: F23M11/04
Abstract: 超低排放电站锅炉高温腐蚀程度的监测装置和方法,物理模型模块利用监测模块采集的烟气中CO、H2S浓度和位置信号,拟合H2S浓度函数,预测模型模块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搭建壁厚参数预测模型,利用H2S浓度函数、位置信号、原煤硫含量、水冷壁管壁厚参数变化率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预测结果输出模块,基于预测模型输出的水冷壁管最薄位置的壁厚参数,对锅炉高温腐蚀程度进行预测。用CO浓度表示H2S浓度的物理模型,避免使用H2S测量元件,降低成本,稳定性高,适合长期运行;监测燃烧区和燃尽区的气流管路简单可行;监测装置方便运行人员组织燃烧过程,合理安排检修计划;节约电站锅炉的运营成本和检修成本,利于电厂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53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129944.3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站锅炉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回粉监测装置,涉及电站锅炉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锁气器组件、回粉取样组件、压力监测组件、若干个粉位监测组件、压力变送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还与锁气器组件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电站锅炉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回粉监测装置,通过在线监测回粉量及定时采样分析回粉细度判断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实时通风量是否最佳;通过在线监测锁气器关闭位置及回粉管的动压判断锁气器是否严密,使钢球磨中储式煤机制粉系统在锁气器严密的状态下,同时还能够在最佳通风量的情况下运行,极大的降低了制粉系统单耗,从而提高了制粉系统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6444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69140.9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四角切圆锅炉两侧烟温偏差的冷态研究方法,采用如下步骤:一、燃烧器安装角度验收,检查燃烧器喷口与水冷壁之间夹角符合设计要求,切圆找正;二、步骤二、检查每个燃烧器二次风挡板,使远方DCS指令、就地指示、实际位置开度大小一致;三、绘制二次风挡板开度与风量的关联曲线;四、进行磨煤机出口同层一次风速调平,控制同层一次风速偏差在3%以内;五、检查一、二级减温水和再热器减温水两侧阀门开度,在各开度指令下实际开度大小应保持一致;六、调整锅炉各层一次风、二次风风速,使气流运动状态接近热态工况,在高温再热器前分三层六个不同层面测量水平烟道出口风速;通过本发明,得到锅炉冷态影响两侧烟温偏差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为锅炉热态调整提供依据,提高机组运行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