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96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99038.8
申请日:2021-05-08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萍乡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混合模型的专变用户异常用电行为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电负荷数据预处理;历史异常用电风险等级判定;实时异常用电行为检测;专变用户异常用电情况分析。本发明构建了机器学习混合模型,通过Local Outlier Factor算法和Isolation Forest算法进行历史异常用电行为检测,并基于Prophet时序预测模型对实时异常用电行为进行检测。从历史复盘和实时检测两个时间维度对专变用户进行异常用电行为检测,避免从单一情况下进行异常检测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对现有用电异常检测模型进行了扩展,大大提高了用户异常用电行为检测的准确性,为异常用电行为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537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33044.1
申请日:2024-05-21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输电杆塔关键节点靶球布设与快速提取方法及相关装置,将靶球布设在塔脚部分的关键节点附近;使用扫描仪获取原始点云,确定杆塔范围;从扫描仪视角出发,使用分割并滤波后的杆塔点云,生成含靶球的电力杆塔底部强度、深度影像,并从影像中提取出靶球;逆映射得到靶球范围内的点云,拟合二次曲面,通过曲率提取潜在靶球球体范围;拟合潜在球体范围内点云中的靶球,通过已知半径对结果进行判断;利用球体模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提取出的靶球点云,并计算其球体参数。本发明实现了用于输电杆塔点云配准的靶球空间分布优化与靶球自动快速提取,避免人工选取的影响,克服扫描距离远导致的球面点较少对靶球提取造成的困难,为配准提供高精度空间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343343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70032.X
申请日:2021-07-07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武汉大洋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快速充电原理的输电线路绝缘特性测量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直流高压发生器,所述直流高压发生器输出端经过高压充电电阻,接被测线路;所述第一高压微安表串联直流高压发生器输出端与高压充电电阻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分压器跨接在高压充电电阻输出端与大地之间;所述真空接触器KA跨接在高压充电电阻输出端与大地之间,靠近装置输出侧;所述电动安全接地开关KB跨接在高压充电电阻输出端与大地之间,靠近高压充电电阻输出端;所述第二高压微安表串联在高压充电电阻输出端与被测线路之间,本发明能准确检测线路复杂电磁环境下长距离输电线路绝缘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819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506356.0
申请日:2018-05-24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山东迅实电气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温变色材料及配电线路避雷器短路损坏指示方法,所述指示方法是在配电线路避雷器的金属电极表面设置感温变色材料涂层,根据所述感温变色材料涂层的颜色在工频电弧烧灼下发生改变这一现象作为故障标示,运行人员检查发现颜色改变即可判定该线路避雷器已发生故障。本发明相比现有配电线路避雷器短路损坏检测技术经济经济指标更优异的、更适合配电线路使用,其故障标示准确而明显,方便运行人员查找定位故障线路避雷器,同时增加的雷电防护成本不高,适合配电线路大范围采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5762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54576.5
申请日:2019-10-31
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各用户的两侧并联有模式组冷水机组,当用户冷却管路出口处的水温未超过预设温度值时,原供水回路正常为用户提供冷却水,水流走向不变。当检测用户冷却管路出口处的水温超过预设温度值时,原供水回路不直接给该用户提供冷却水,而是通过与该用户并联连接的模块式冷水机组提供冷却水,模块式冷水机组的冷却能力更强,将作为新的冷却水水源,提供给超温用户进行降温,使得水电站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71108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33658.5
申请日:2019-01-15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7/50 , G06F17/11 , G01R19/16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场路结合的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方法,利用雷电回击模型和Cooray-Rubinstein公式计算雷击在空间产生的空间电磁场,进一步通过考虑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采用FDTD方法计算得到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提高计算速度,并且考虑了非理想大地、先导过程以及电晕现象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764019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1046728.7
申请日:2019-10-30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端测量的线路临时接地数量判定与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输电线路末端悬空不接地,采用绝缘电阻测量仪在输电线路首端测量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当线路绝缘电阻大于100兆欧时,线路没有接地点;当线路绝缘电阻为0‑100欧时,线路中间存在临时接地点;S2.当线路上存在临时接地点时,采用首末两端定位法确定线路上接地点分别离首端、末端的距离上限,如果接地点离首端、末端的距离上限存在交叉时,则判定线路上有且仅有一个接地点,再采用双端高精度定位法准确定位接地点位置;反之,判定线路上存在大于等于两个接地点,采用双端定位法初步界定接地点范围;本发明具有抗工频干扰、定位精度高、测量方法简便可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64019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46728.7
申请日:2019-10-30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5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端测量的线路临时接地数量判定与高精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输电线路末端悬空不接地,采用绝缘电阻测量仪在输电线路首端测量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当线路绝缘电阻大于100兆欧时,线路没有接地点;当线路绝缘电阻为0-100欧时,线路中间存在临时接地点;S2.当线路上存在临时接地点时,采用首末两端定位法确定线路上接地点分别离首端、末端的距离上限,如果接地点离首端、末端的距离上限存在交叉时,则判定线路上有且仅有一个接地点,再采用双端高精度定位法准确定位接地点位置;反之,判定线路上存在大于等于两个接地点,采用双端定位法初步界定接地点范围;本发明具有抗工频干扰、定位精度高、测量方法简便可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99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65062.X
申请日:2019-11-04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输电线路阻抗频率特性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设置输入装置、数据处理器、变频电源、控制输出装置、结果显示装置、A/D转换单元、传感器以及测量输入模块,数据处理器通过RS232串口与变频电源通讯;所述变频电源输出信号通过控制输出装置输出到被测直流输电线路;被测直流输电线路接入所述测量输入模块;所述测量输入模块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与A/D转换单元连接;所述A/D转换单元与数据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与结果显示装置连接,显示测试的结果。该方法和装置采用DSP芯片控制变频电源输出,通过输入的线路长度,计算出线路的谐振频率区段,自动跳过谐振频率区段,保证线路阻抗频率特性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8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338692.1
申请日:2022-10-2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5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8/2415 , G06N3/0442 , G06N3/047 , G06N3/048 , G06N3/09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相似性的电网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方法,包括:从多种途径采集数据,利用GIS平台工具提取备选致灾因子;通过多重共线性分析和信息增益比来筛选致灾因子;基于时间和空间关系构建时空关联数据集;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来构建评估模型,利用时空关联数据集进行增强学习训练优化;利用训练的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采用自然间断点法进行分类,结合电网设备数据输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本发明可适应不同地质灾害发生记录情况,尤其是在大量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整合自然资源数据,并依据时空相似性原则,基于斜坡和时间构建关联框架,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方法的更加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