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7538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199400.4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信共传光纤的激光供能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将在变电站侧、杆塔侧、以及在变电站侧与杆塔侧之间的光纤设置成激光能量信号与信息通信信号共纤;将与光电池并联连接超级电容和节点中央处理芯片;将所述变电站侧的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所述接线盒的波分复用器;由波分复用器区分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分别传输至光电池和节点中央处理芯片;由光电池将激光能量信号的光能量转换成电能量输入至超级电容,在所述传感器节点安装有光纤传感器,通过分析光纤中的数据处理来获得传感信号。通过本申请,解决现有光纤能信共传中传输给用电侧的能量不满足用电侧用电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65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75533.1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及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车载终端和地面指挥平台,车载终端分别与天通通信卫星和地面指挥平台信号连接,系统基于5G拨号通信通道、天通入网通信通道和对讲网络通信通道进行语音交互,并且基于5G网络或天通入网传输高清音、视频等较大数据量的特定需求,利用通用汽车车载便携型应急指挥设备,机动灵活、快速可靠实现应急现场和远程指挥中心音视频实时交互,完成远程应急指挥。本发明融合5G网络、天通卫星、北斗模块等多种通信技术,采用车载终端,可快速到达应急事件现场,更好的解决复杂应急场景中网路信号不畅的问题,提高应急指挥工作的快速化和通信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381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02750.4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供能网络的通信信号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将光电池并联连接超级电容和节点传感器;由分光器输出的信息通信信号、以及分成的激光能量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各个传感器节点的波分复用器;由各个波分复用器区分的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分别传输至光电池和杆塔侧光通信模块;由变电站侧的服务器根据信号分时策略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指令至杆塔侧的各传感器节点。通过本申请,变电站侧服务器发出的指令判断与杆塔侧的具体传感器节点相关,以使相对应的传感器节点上传传感数据,而在上传时不相关的传感器节点保持沉默,达到节能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08259.2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信共传光纤的激光供能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将在变电站侧、杆塔侧、以及在变电站侧与杆塔侧之间的光纤设置成激光能量信号与信息通信信号共纤;将与光电池并联连接超级电容、以及节点中央处理芯片;将所述变电站侧的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接线盒的波分复用器;由所述波分复用器区分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光电池和节点中央处理芯片;由所述光电池将激光能量信号的光能量转换成电能量输入至所述超级电容,通过所述超级电容供电至所述节点中央处理芯片及传感器节点。通过本申请,解决现有光纤能信共传中传输给用电侧的能量不满足用电侧用电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3120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66592.9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0/25 , H04J14/02 , H01L31/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能信共传优化系统,包括变电站侧、杆塔侧,所述变电站侧包括激光光源,所述杆塔侧包括与所述变电站侧的激光光源光纤连接的接线盒、与所述接线盒光纤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在接线盒或传感器节点上设有分光器、波分复用器、光电池、超级电容以及节点中央处理芯片;在每个传感器节点安装有多种微瓦量级功耗传感器和毫瓦量级功耗传感器混合时,所述超级电容的容量值根据传感器功耗量级系数计算获得,其中,所述传感器功耗量级系数根据系统模拟分析算法设定4~5,可以将光电池、超级电容以及传感器节点三者有效结合,满足光纤能信共传过程中用电侧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658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84692.5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供能网络的通信信号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将在变电站侧、杆塔侧、以及在变电站侧与杆塔侧之间的光纤设置成激光能量信号与信息通信信号共纤;将光电池并联连接超级电容和节点传感器;由分光器输出的信息通信信号、及分成的激光能量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传感器节点的波分复用器;由波分复用器区分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分别传输至光电池和杆塔侧光通信模块;由传感器节点根据信号分时策略控制对应杆塔侧光通信模块依次以预定时间间隔上传传感数据至变电站侧的服务器。通过本申请,设定足够大的时间跨度实现同一信道相互不干扰,及通过将每个传感器节点上传传感数据的时间错开实现多节点连接稳定上传。
-
公开(公告)号:CN11396527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84653.5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信共传光纤的激光供能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将在变电站侧、杆塔侧、以及在变电站侧与杆塔侧之间的光纤设置成激光能量信号与信息通信信号共纤;将与光电池并联连接超级电容和节点传感器,节点传感器与杆塔侧光通信模块电性连接在节点中央处理芯片上;将分光器分成的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波分复用器;由波分复用器区分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分别传输至光电池和杆塔侧光通信模块;由光电池将激光能量信号的光能量转换成电能量输入至超级电容。通过本申请,解决现有光纤能信共传中传输给用电侧的能量不满足用电侧用电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8549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1586644.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能信共传优化系统,包括变电站侧、杆塔侧,所述变电站侧包括激光光源,所述杆塔侧包括与所述变电站侧的激光光源光纤连接的接线盒、与所述接线盒光纤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在接线盒和/或传感器节点上设有分光器、波分复用器、光电池、超级电容以及节点中央处理芯片;在每个传感器节点安装有多个第一类传感器和/或第二类传感器时,所述超级电容的容量值根据传感器的特性系数来选定,将光电池、超级电容以及传感器节点三者有效结合,满足光纤能信共传过程中用电侧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2854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86644.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能信共传优化系统,包括变电站侧、杆塔侧,所述变电站侧包括激光光源,所述杆塔侧包括与所述变电站侧的激光光源光纤连接的接线盒、与所述接线盒光纤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在接线盒和/或传感器节点上设有分光器、波分复用器、光电池、超级电容以及节点中央处理芯片;在每个传感器节点安装有多个第一类传感器和/或第二类传感器时,所述超级电容的容量值根据传感器的特性系数来选定,将光电池、超级电容以及传感器节点三者有效结合,满足光纤能信共传过程中用电侧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6583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584692.5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供能网络的通信信号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将在变电站侧、杆塔侧、以及在变电站侧与杆塔侧之间的光纤设置成激光能量信号与信息通信信号共纤;将光电池并联连接超级电容和节点传感器;由分光器输出的信息通信信号、及分成的激光能量信号经过光纤传输至传感器节点的波分复用器;由波分复用器区分激光能量信号和信息通信信号分别传输至光电池和杆塔侧光通信模块;由传感器节点根据信号分时策略控制对应杆塔侧光通信模块依次以预定时间间隔上传传感数据至变电站侧的服务器。通过本申请,设定足够大的时间跨度实现同一信道相互不干扰,及通过将每个传感器节点上传传感数据的时间错开实现多节点连接稳定上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