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982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622389.8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地下隧道环境的声信道数字孪生方法、装置和系统,根据声源的参数信息和声信号采集器的参数信息确定声信号传播模型;获取真实环境量测信号;基于地下电缆隧道建筑结构信息图建立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建立建筑结构信息等效模型;基于建筑结构信息等效模型和声信号传播模型,获取播放的与真实环境量测信号相同的声信号,作为仿真环境量测信号;根据建筑结构信息等效模型,以及真实环境测量信号与仿真环境量测信号的插值形成最小二乘问题,迭代获得最优的建筑结构信息矩阵。本发明准确模拟了声场环境,为精确、实时的声音信道构建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675048.9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首先向锂离子电池注入正弦激励电流信号,确定电池端电压,然后将所述电池端电压通过交直流分离电路进行处理,确定响应电压信号;最后根据正弦激励电流信号和响应电压信号,在线测量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本申请通过低成本易实现的交直流分离电路将电池端电压中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进行了分离,便于后续实现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的精准测量,同时交直流分离电路中低通滤波器输出的就是电池端电压信号中的直流信号成分,也不会存在残余直流偏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198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2389.8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地下隧道环境的声信道数字孪生方法、装置和系统,根据声源的参数信息和声信号采集器的参数信息确定声信号传播模型;获取真实环境量测信号;基于地下电缆隧道建筑结构信息图建立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建立建筑结构信息等效模型;基于建筑结构信息等效模型和声信号传播模型,获取播放的与真实环境量测信号相同的声信号,作为仿真环境量测信号;根据建筑结构信息等效模型,以及真实环境测量信号与仿真环境量测信号的插值形成最小二乘问题,迭代获得最优的建筑结构信息矩阵。本发明准确模拟了声场环境,为精确、实时的声音信道构建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8734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66363.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地下隧道的岭回归二维定位方法及系统。在该方法中,首先通过定位标签接收来自不同定位基站的信号到达时间,得到TDOA值。进一步根据基站的位置确定最小二乘问题的观测向量和设计矩阵。计算设计矩阵的转置与设计矩阵相乘后的条件数估计噪声敏感度,并以条件数为依据设置合适的岭回归系数。最后确定位置向量,依据位置向量确定定位标签的坐标。本申请通过上述步骤,克服了地下隧道环境中TDOA定位普遍存在的噪声敏感性,极大的提高了定位的精度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7342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166363.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地下隧道的岭回归二维定位方法及系统。在该方法中,首先通过定位标签接收来自不同定位基站的信号到达时间,得到TDOA值。进一步根据基站的位置确定最小二乘问题的观测向量和设计矩阵。计算设计矩阵的转置与设计矩阵相乘后的条件数估计噪声敏感度,并以条件数为依据设置合适的岭回归系数。最后确定位置向量,依据位置向量确定定位标签的坐标。本申请通过上述步骤,克服了地下隧道环境中TDOA定位普遍存在的噪声敏感性,极大的提高了定位的精度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454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19502.9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预定义信息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自动关联方法及装置,包括构建SSD预定义模板库,为二次设备提供配置预定义信息ICD文件的方法,支持导入SCD模型生成SSD预定义脚本,并保存至一二次配置管控文件,实现对其与二次设备、预配置关联关系的统一管控;构建匹配规则,自动建立预配置关联关系,实现预定义一次间隔与SSD一次间隔、预定义一次设备与SSD一次设备间的映射,实现一二次设备关联关系的自动生成与自动更新。在变电站配置环节使用该技术,解决了因配置复杂导致关联仍需人工操作、效率低且维护难度大的问题,保障了一次设备模拟量及开关量同源比对分析、一二次设备状态对应监视等高级功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变电站的稳定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77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47164.9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高压线弧垂测量搭载装置,包括分别与支撑单元固定连接的压紧单元、行走单元和控制箱;行走单元,用于在高压线上移动;压紧单元,用于将行走单元压接在高压线上端;控制箱,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移动,为机器人提供动力;压紧单元设置多组,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簧、导向光轴、压紧轮、压紧轮支撑板,所述导向光轴与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压簧套在导向光轴上,由导向光轴进行导向;所述压紧轮支撑板套在导向光轴上并位于压簧的上端,所述压紧轮安装在压紧轮支撑板上,由压簧提供压紧力将压紧轮压接在高压线下端。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减重的压紧单元和行走单元对高压线进行压紧和有效夹持,避免了在测量高压线弧垂过程中高压线的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0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63707.0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市贾汪区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母线桥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母线桥,包括母桥壳体,所述母桥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若干个母线本体,所述母桥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展开组件,所述展开组件包含有开设于母桥壳体外表面的放置腔体,所述放置腔体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底部滑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通过展开组件的设置,提升了对安装于母桥内部的母线及其他电气元件进行维护和检测的便捷性,这一设计允许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手动操作即可开启母桥壳体,无需像传统方法那样完全拆卸整个结构,从而大幅减少了维护时间和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38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48553.9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多功能机器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定位系统,被配置用于,对机器人的实时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划印系统,被配置用于,间隔棒位置定位划印;质检系统,被配置用于,检测导地线的安装质量;驱动系统,被配置用于,驱动机器人移动;压线系统,被配置用于,提高机器人移动稳定性和驱动力;控制系统,被配置用于,定位系统、划印系统、质检系统、压线系统和驱动系统的控制处理;供电系统,被配置用于,定位系统、划印系统、质检系统、压线系统和驱动系统的供电。本发明能够实现线路弧垂观测、导线间隔棒安装尺寸定位划印及导地线安装质量巡检,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定位精度高、安装简单等特点,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9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63711.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市贾汪区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电缆故障定位装置及其方法,涉及电缆故障定位技术领域,该配电网的电缆故障定位装置,包括用于电缆故障定位检测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的外部套装有收纳箱,所述检测部的输出端方向设置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配合检测部对电缆固定进行定位检测,所述检测探头的端部装配有定位后物理标记的标记组件,其中,标记组件包括用于标记粉料存储的储料盒体,其中,储料盒体的底部环绕连通有多个出料筒。本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笨重、机动性差、操作不便等问题,提高电缆故障检测的效率和舒适度,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配电网的维护和管理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