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02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20079.X
申请日:2025-01-25
Applicant: 无锡广盈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G04R20/02 , G04R20/04 , G04R20/06 , G01S19/25 , G01S19/29 , G01S19/33 , G01S19/37 , G01S19/22 , G01S19/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斗多频非组合观测的单站稳健授时估计方法,包括:基于北斗多频观测数据,首先采用载波观测值对伪距观测值进行平滑,削弱观测噪声及多径影响;然后,发挥北斗多频信号优势,以频率数弥补单模北斗卫星数不足的劣势,顾及北斗卫星钟差基准以及各待估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参数重整、钟差基准统一及多频偏差补偿,构建北斗单模多频授时估计模型;其次,分别通过与站点坐标真值对比,以及验后残差卡方假设检验两种方式,对观测值异常进行剔除,提高北斗单模授时的精度和稳健性,性能达到乃至优于常规的GPS以及北斗/GPS双系统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4846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98921.2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无锡广盈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保护控制装置GOOSE报文传输方法,包括对GOOSE报文的压缩过程与解压缩过程。压缩过程中,根据报文状态不同进入不同的编码状态,显著降低相同数据的传输资源消耗,提升报文的压缩比。解压缩过程包含了对接收报文的压缩类型检测判别与解码两个方面。通过本发明确保了故障报文的高效和稳定传输,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在信道带宽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节约资源,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可靠性与实时性,大幅提高了报文的传输效率,增强了报文的实时处理与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9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0934061.0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1H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震动监控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光纤光栅式震动传感器依次与所述光调制解调器、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和所述显示终端相连,将置于水平面的光纤光栅式震动传感器,感测外界条件变化引起的震动、摆动和/或倾斜后产生光感应信号由光调制解调器解调出变化后的波长值,再由信号处理装置,并将处理结果发送显示终端进行实时显示。本发明解决了对接续盒等待测物进行实时监测的问题,本发明避免了在外界高温、暴雨、大风、覆冰等恶劣环境的影响下,会导致业务瘫痪,产生极大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194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44052.2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特征参量和网络基站的空口参数,判定分布式光伏并网过程中每一个数据采集设备传输每一项数据传输业务所需的资源数量;步骤2,以所述资源数量、所述分布式光伏并网网络的拓扑结构为依据,实现所述分布式光伏并网网络中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本发明方法充分考虑分布式光伏并网设备的设备特征和业务属性,以此为基础,结合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了系统中最优网络资源的分配方案。本发明方法有效可靠,充分节约了网络资源,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95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95846.2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南京东科优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27/227 , H04L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差分星座轨迹图的OQPSK信号盲频偏估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了差分星座轨迹图生成、对称轴估计和频偏估计三个部分。接收端已知信号的符号速率,进行偶数倍过采样,不需要训练序列等信息进行同步处理。接收端将接收的信号进行特定的非线性处理,然后按一定的差分间隔进行差分处理,投影到复平面上生成若干差分星座轨迹图。接着,接收端对每个差分星座轨迹图进行对称轴估计和对称性度量,选择对称性最好的差分星座轨迹图的对称轴作为最终的对称轴估计结果。最终,接收端基于对称轴和频偏、差分区间和采样率的特定关系,得到盲估计的频偏值。该发明可以被用于IEEE 802.15.4等采用OQPSK调制方式的系统的频率偏差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4955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910011681.4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联网终端接入方法,包括:待接入的电力物联网终端联系主节点,发起认证请求;主节点响应认证请求,随机从区块链上选取满足阈值数量条件的节点组成认证组;待接入的电力物联网终端的公钥G和身份ID通过私钥加密,得到数字签名密文X,把身份ID、终端公开值R和数字签名密文X发送给主节点;主节点对认证请求信息进行封装并发送给认证组成员节点;认证组运行PBFT共识算法,通过认证组节点之间两两交换认证信息,进行分布式认证,得到认证结果,在区块链中生成新的区块,返回确认信息给待接入电力物联网终端;电力物联网终端返回加密后的确认信息给接入网关。本发明可提高认证安全性,提高认证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7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02068.0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激光供能网络的供能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激光器输出的激光能量信号经过供能光纤传输至光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单元跟踪光电池最大功率点,使光电池在最大功率点输出电能量,超级电容存储电能量中;超级电容能量高低阈值控制单元监测超级电容中存储的电能量,当超级电容中存储的电能量大于上限阈值时,超级电容对光通信发送模块、节点传感器与中央处理芯片供电;光通信发送模块将通过中央处理芯片处理的节点传感器数据传输至光通信接收模块,服务器获取光通信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当超级电容中存储的电能量小于下限阈值时停止供电。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串扰以及因模糊监测造成的能量浪费,最优化利用光纤供能能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751643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070694.6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面向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统一架构OPCUA模型的客户端向目标节点发送时间信息的订阅请求;根据所述目标节点发布的时间信息测量本节点与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时钟偏移量;根据所述时钟偏移量更新本地时钟,以使所述本地时钟与目标节点的时钟保持同步。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统一的标准订阅时间信息,作为测量时钟偏移量并进行时钟同步的依据,提高了时钟同步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9200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66161.0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历史天气条件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采集历史天气数据;根据历史天气数据,计算得到光伏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的实时输出功率,以及计算得到微电网中变流器的实时功率损耗;建立变流器的瞬态热阻网络模型,并将变流器的实时功率损耗和当前环境温度输入到变流器的瞬态热阻网络模型中,以输出变流器结温的瞬态响应曲线;根据变流器结温的瞬态响应曲线对变流器的寿命进行分析,以输出微电网的可靠性评估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历史天气条件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历史天气条件的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能够基于变流器的寿命分析,对微电网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74916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069191.7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G06F16/22 , G06F40/14 , G06F40/166 , G06F3/0482 , G06F3/04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型树结构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目标模型的模型标识号和模型名称发送至服务器端;接收所述服务器端反馈的与所述模型标识号和所述模型名称相匹配的待处理模型数据;根据所述待处理模型数据生成对应的模型树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服务器将目标模型的模型标识号和模型名称匹配的待处理模型数据反馈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根据待处理模型数据生成对应的模型树结构,从而便于用户在终端设备侧对模型树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在保证数据准确度的前提下,达到了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数据结构简洁规范,以及提高了模型的通用性与灵活性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