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岸电和高桩靠泊连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397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786039.6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岸电和高桩靠泊连接装置,涉及船舶岸电河高桩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地面、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地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板块,所述第一板块的一侧与第二板块固定连接,所述地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船舶岸电和高桩靠泊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A:开通、B:驶入、C:闭关、D:登陆、E:开舱、F:溢水、G:输送、H:排水。本发明通过第一板块将第二板块与地面进行连接,第二板块位于底板的正上方,在船舶通过开口驶入承托板的顶部后,启动电机,通过液压柱带动承托板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同步移动,第一移动板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一种船舶岸电河高桩靠连接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397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86039.6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岸电河高桩靠连接装置,涉及船舶岸电河高桩相关技术领域,包括地面、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地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板块,所述第一板块的一侧与第二板块固定连接,所述地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船舶岸电河高桩靠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A:开通、B:驶入、C:闭关、D:登陆、E:开舱、F:溢水、G:输送、H:排水。本发明通过第一板块将第二板块与地面进行连接,第二板块位于底板的正上方,在船舶通过开口驶入承托板的顶部后,启动电机,通过液压柱带动承托板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同步移动,第一移动板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一种基于零碳率的储能结构仿真调控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531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15015.0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零碳率的储能结构仿真调控方法,包括:获取变压器处关口电能表的日冻结用电量,将日冻结用电量作为零碳缺口,建立基于零碳缺口的储能结构仿真模型;通过用电信息采集处采集当前配变台区的总负荷曲线数据,根据零碳缺口和总负荷曲线数据计算当前配变台区的分布式光伏预估建设发电功率总和;通过用电信息采集处采集当前配变台区的日负荷曲线数据,根据日负荷曲线数据计算当前配变台区的储能结构建设配置容量;获取当前配变台区的用电负荷数据,将用电负荷数据导入至储能结构仿真模型中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和分布式光伏预估建设发电功率总和和储能结构建设配置容量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储能结构进行调控。

    一种用于船舶岸电的换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5318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849495.0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岸电的换流装置,涉及船舶岸电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外壳和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与柜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盖板的正面底部中间安装有指示灯,所述防护盖板的正面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布置的第一调节板,所述柜体外壳的内壁开口处开设有限位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岸电的换流装置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驱动模块、换流模块、检测报警模块和供电执行模块。本发明便于换流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了使用寿命,操作简单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换流装置的稳定性,增强了换流装置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换流装置的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船舶岸电的换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531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49495.0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岸电的换流装置,涉及船舶岸电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外壳和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与柜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盖板的正面底部中间安装有指示灯,所述防护盖板的正面安装有呈矩形阵列布置的第一调节板,所述柜体外壳的内壁开口处开设有限位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岸电的换流装置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驱动模块、换流模块、检测报警模块和供电执行模块。本发明便于换流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了使用寿命,操作简单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换流装置的稳定性,增强了换流装置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换流装置的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