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损分析方法、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9251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710299291.2

    申请日:2017-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损分析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采集终端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电力数据集;该采集终端包括设置于低压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设置于配电网的馈线电流采集终端;该电力数据集中包含电力数据,以及电力数据对应的地点标签和时间标签;获取目标区域的电力网络模型;该电力网络模型包括目标区域内电力网络的拓扑关系和元器件参数;根据目标区域内电力网络的拓扑关系和元器件参数确定目标区域的理论线损;根据电力数据集和电力网络模型,计算目标区域内电力网络的实际线损;根据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生成电力线损分析报告。本发明降低了人工进行电力线损排查分析的大工作量,提高了降低线损措施的效果。

    一种电网的配电保护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0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02735.5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网的配电保护装置及方法,由于柜本体内设有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以及开关装置、检测组件和第一电磁直喷阀;柜本体外设有相连接的换热器和集液箱,换热器和集液箱与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形成散热回路,利用检测组件检测柜本体内的温度,以及检测是否出现电火灾;若柜本体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则启动换热器,以使灭火温控液在散热回路中流动;若检测出电火灾,则使第一电磁直喷阀打开,将灭火温控液喷洒在柜本体内;从而通过利用形成的散热回路,使回路内填充有灭火温控液,以达到散热的目的,避免容易将外界灰尘带入配电柜中,从而影响配电柜的性能和寿命的问题。在发生电火灾时,第一电磁直喷阀进行喷洒灭火,提高用电安全。

    一种带有防撞机构的供电柜

    公开(公告)号:CN11531319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03011.3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防撞机构的供电柜,包括供电柜主体,供电柜主体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供电柜主体的外侧连接有用于防护的保护组件,供电柜主体的前面设置有用于保护的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前面安装有门把手,缓冲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提醒的警报组件,供电柜主体的内壁下端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通风组件。该带有防撞机构的供电柜,当外力冲击防撞板时,使得伸缩杆进行收缩,同时带动弹簧组进行压缩,从而使得撞击力可以大大降低,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带动滑杆在滑槽中进行移动,使得连接片向触发开关的方向移动,便于启动警报灯,不仅更大限度地延长了供电箱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提醒周边工作人员来赶来查看,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一种方便散热的供电用电能表

    公开(公告)号:CN1141372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05694.3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散热的供电用电能表,该电能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方便对电能表进行散热,使用的时间久了以后电能表很容易发烫,导致电能表线路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该电能表包括电能表本体、设置于所述电能表本体外侧用于防护的防护模块、设置于所述防护模块上侧用于防止灰尘进入的防尘模块、设置于所述防护模块底部用于散热的散热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模块后侧设有用于降温的制冷模块、设置于所述防护模块内侧用于缓冲外部作用力的缓冲组件。该电能表通过散热模块和散热片的设置,可以将电能表本体周围的热量传递出去,散热模块也可以对电能表本体进行吹风,制冷模块可以从电能表本体的后侧对电能表本体进行降温。

    电力线损分析方法、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9251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99291.2

    申请日:2017-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损分析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采集终端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电力数据集;该采集终端包括设置于低压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设置于配电网的馈线电流采集终端;该电力数据集中包含电力数据,以及电力数据对应的地点标签和时间标签;获取目标区域的电力网络模型;该电力网络模型包括目标区域内电力网络的拓扑关系和元器件参数;根据目标区域内电力网络的拓扑关系和元器件参数确定目标区域的理论线损;根据电力数据集和电力网络模型,计算目标区域内电力网络的实际线损;根据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生成电力线损分析报告。本发明降低了人工进行电力线损排查分析的大工作量,提高了降低线损措施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