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9224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610414053.7
申请日:2016-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C17/02 , H02J3/00 , H04L12/46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4G网络进行配网自动化改造调试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无线通信路由器连接自动化终端设备和主站,即可实现自动化终端设备和主站之间的通信;2)通过主站对计划改造站点的自动化终端设备进行仓库预调试,即完成该站点的“三遥”或“两遥”数据传动工作,并将停电当日需要完成的工作移至预调试阶段;3)停电施工;4)对改造站点进行三遥信号抽测。本发明使工作衔接的更加紧凑,优化工作流程。而在停电当天对改造站点进行三遥信号抽测,大大减少停电当天的工作量,只需原模式下1/3的时间即可完成设备调试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停电时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723876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610184064.0
申请日:2016-03-28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拟主站的配电自动化设备传动试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配电自动化工程改造通知下达后,依据配电自动化站点一次设备投运申请制作用于传动试验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点位信息表;2)根据配电自动化改造区域的网络构架,提出配电自动化组网方案;3)配置模拟主站,并将已制作完成的点位信息表载入到模拟主站点库中;4)使用模拟主站进行传动试验,并保存传动过程所生成的所有报文信息。本发明使得传动试验受光纤敷设进度限制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缩短了重复停电的时间,避免了电网公司因停电时间过长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7228698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371057.6
申请日:2017-05-24
Inventor: 张阔 , 刘爱东 , 李德强 , 崔文虎 , 李晨 , 孟宪辰 , 庄乾宇 , 吕涵 , 朱诗慧 , 李鹏程 , 李春晖 , 万宝 , 奚鹏飞 , 程玮 , 李超群 , 杜志敏 , 王纮晟
IPC: G01F2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2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防水淹监测装置,其包括水位感应线、水位报警控制器、GPRS传输单元、外置天线、接收报警手机终端及供电单元,水位感应线垂直设置且外部设有保护套管,水位感应线连接至水位报警控制器,水位报警控制器采集来自水位感应线的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传输至GPRS传输单元,GPRS传输单元通过外置天线将报警信息传送至接收报警手机终端,供电单元为水位报警控制器和GPRS传输单元提供电源。本发明降低运维班组日常巡视工作量,实现了实时掌握低洼地带电力设备积水状况,实现了预知维修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872640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106551.6
申请日:2014-03-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天津市三源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5 , Y04S10/20
Abstract: 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单元离线故障快速自愈控制方法。其包括:离线故障自检测、异常报文处理、数据传输测试、终端单元系统程序、网卡程序重置、判断步骤四执行完成后通道是否恢复正常和将异常报文分析结果以文件的形式存档阶段等阶段。本发明提供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单元离线故障快速自愈控制方法使得终端单元在不需人工干预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离线故障的自诊断和自修复,并显著提高终端单元的在线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677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795709.X
申请日:2015-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网LCL滤波器系统降维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通过前馈观测出电容电流以抑制系统谐振,对于完全可观系统,即可重新构造一个系统利用原系统可直接测量的变量,例如输入量、输出量,作为输入信号,使其输出量在一定指标下与原系统状态变量等价,在对并网LCL滤波器系统的可观性分析论证为完全可观系统后,便可通过LCL滤波器系统的输入、输出量进行对系统状态变量的估计,以期达到节省附加传感器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本发明基于该降维观测法的LCL并网逆变器可有效地将间歇性发电系统进行并网,在对入网电流进行有功和无功控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降低谐波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387264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06551.6
申请日:2014-03-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天津市三源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5 , Y04S10/20
Abstract: 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单元离线故障快速自愈控制方法。其包括:离线故障自检测、异常报文处理、数据传输测试、终端单元系统程序、网卡程序重置、判断步骤四执行完成后通道是否恢复正常和将异常报文分析结果以文件的形式存档阶段等阶段。本发明提供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单元离线故障快速自愈控制方法使得终端单元在不需人工干预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离线故障的自诊断和自修复,并显著提高终端单元的在线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8666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71208.8
申请日:2017-05-24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室在线监测系统,其包括房顶漏水传感器、电缆沟积水传感器、漏水控制器、无线传输单元、配电室漏水监控系统、声光报警器及供电单元,房顶漏水传感器采用S型布置在变压器正上方,电缆沟积水传感器设置在电缆沟内,房顶漏水传感器和电缆沟积水传感器连接至漏水控制器,漏水控制器采集房顶漏水传感器和电缆沟积水传感器传输的报警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单元传输至配电室漏水监控系统,同时漏水控制器控制声光报警器告警,供电单元为漏水控制器和无线传输单元提供电源。本发明实现了配电室漏水积水的24小时实时监控,做到了配电室的状态监测,为运行班组日常巡视维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35337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15646.4
申请日:2016-09-12
Inventor: 李超群 , 贾诗乐 , 陈涛 , 董俊国 , 李拥福 , 李岩 , 王竤晟 , 王磊 , 田成凤 , 杜志敏 , 孙建刚 , 宋长勇 , 张校东 , 邸晓东 , 杨宇全 , 李德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041 , G01N27/14
Abstract: 一种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采集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采集卡、检测计算机、检测控制器、放电回路和电源模块。本发明可方便变电运维人员对变压器绕组材质进行检测并实现无损测量,防止不法供应商以铝充铜,确保入网配电变压器产品质量。本发明成果应用后,一方面可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寿命和稳定性,进一步可全面推广覆盖国家电网配电网系统的配电变压器准入检测工作,直接和间接效益明显。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提高供电可靠性,从根本上保证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463508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56330.7
申请日:2015-02-03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拟主站的配电自动化设备传动试验方法。其包括配电自动化工程改造通知下达后,依据配电自动化站点一次设备投运申请制作点位表信息;编制配电自动化终端接入网络方案;启动模拟主站,将已制作好的点位信息表载入到模拟主站数据库中;使用模拟主站进行传动试验等步骤。本发明效果:可将耗时较多的“遥信”、“遥测”传动在停电改造当天完成,并可在停电改造当天由模拟主站进行非加密遥控,验证终端设备二次接线的正确性。本发明使得传动试验受光纤敷设进度限制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显著缩短了重复停电的时间,避免了电网公司因停电时间过长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5680470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510733354.1
申请日:2015-11-02
Abstract: 一种适应小型风场特性的风力发电系统及能量管理控制方法。系统包括整流变换器、双向储能变换器和并网逆变器;整流变换器输入端与风机输出端连接、整流输出端与并网逆变器的直流侧输入端连接;双向储能变换器双向端口一侧与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侧与储能装置连接;并网逆变器为单相全桥高频并网逆变器;其交流侧输出端与电网连接。本发明所提出的包括新型整流变换器、新型系统拓扑结构以及新型基于电池荷电状态的能量管理策略的风力发电系统,非常适合小型风场应用,具有各级变换器电压等级易匹配、微弱风能收集以及高变换效率等优点,对相关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