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553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064994.3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接头内置式无源无线感温传感器,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高压电缆结构部位的特征,直接在其内部增加一个在接头部位直接测得电缆温度的高压电力电缆接头内置式无源无线感温传感器。本发明包括SAW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读取器;SAW温度传感器主要由半波偶极子天线及声表谐振器组成;温度读取器包括DSP控制与数据处理模块、射频收发开关、信号发生器、发射信号处理模块、接收信号处理模块。本发明结构简单,由于通过铜片直接与电缆内部接触,所以,更加准确的获得电缆的实际温度,从而能够更加及时掌握电缆的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1553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063468.5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接头声表面波无源测温阅读器,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电力系统电缆的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的SAW传感器,从而能够更有利于传感的高压电力电缆接头声表面波无源测温阅读器。本发明在压电基片中部是叉指换能器,叉指换能器两端均连接天线,在叉指换能器两侧有等间距布置的反射栅,在反射栅外侧的压电基片上有吸声材料。本发明SAW传感器具有品质因数高,插损小,频率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优点,更有利于实现传感。
-
公开(公告)号:CN11315530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0064994.3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吉林省中科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压电力电缆接头内置式无源无线感温传感器,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高压电缆结构部位的特征,直接在其内部增加一个在接头部位直接测得电缆温度的高压电力电缆接头内置式无源无线感温传感器。本发明包括SAW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读取器;SAW温度传感器主要由半波偶极子天线及声表谐振器组成;温度读取器包括DSP控制与数据处理模块、射频收发开关、信号发生器、发射信号处理模块、接收信号处理模块。本发明结构简单,由于通过铜片直接与电缆内部接触,所以,更加准确的获得电缆的实际温度,从而能够更加及时掌握电缆的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4109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327832.X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吉林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台区柔性互联故障快速转供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将配电台区分为若干用电区域,根据任一用电区域的历史用电情况,在配电台区总供电端进行对应区域电量分配;步骤2,根据各用电区域一段供电时间的用电情况分析,判断需电情况;步骤3,判断任一用电区域是否进入储电单元的供电能力判定;步骤4,对于进入供电能力判定的用电区域,筛选并标记需电区域;步骤5,判断需电区域是否进入同区储能供电判定;步骤6,对于无法进行异区补电的用电区域,确定异区补电的一个或若干区域。本发明通过提供配电台区柔性互联故障快速转供电控制方法,对配电台区存有柔性互联系统,提高剩余容量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51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56221.6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16 , H02J3/38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基于数据驱动与源荷不确定性的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控制策略通过不同时间尺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日前调度和日内实时优化控制,其中第一阶段日前调度采用集中式优化方法进行建模,实现在满足电压安全的同时使网络损耗最小,第二阶段的日内实时优化控制基于数据驱动模型,该模型实现区域内部的调压功能,利用基于WGAN‑GP模型生成的电源与负荷数据和调压策略对数据驱动模型进行离线训练,通过两阶段的双时间尺度控制方法,得到了较好的电压调节效果,并降低了网络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2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514193.2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367 , G06F30/3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取能装置及方法,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首先分析CT取电的原理,对感应取电CT进行建模,从负载电流连续与断续两方面,推导输出功率与二次侧匝数及电阻负载的关系,针对特定的阻值对匝数进行优化,使CT工作在较高输出功率的状态,从而提高取能电源效率。其次分析了铁芯饱和磁感应强度对取电输出功率的影响程度,考虑到铁芯在进入饱和状态下,感应电动势波形会发生畸变,造成铁芯发热影响能量的提取,故在尽可能提高磁芯利用率的情况下,明确如何选取合适的磁芯材料,明确磁芯有效磁路长度、磁芯横截面积以及次级线圈参数的方法,避免发生磁芯饱和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6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14214.0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储联合的电源设计及运行协调控制方法,属于能源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光伏、蓄电池等设备的参与提出将调度周期内误差率引入储能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利用误差率在电流闭环控制前加入反馈误差环节,对储能电池的DC/DC双向控制器进行优化控制。以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有功出力与计划有功出力均方根误差最小为目标,模型中考虑了储能电池荷电状态和联合发电系统允许偏差的限制条件。通过检测并对比光伏输出功率与负荷需求功率来确定储能系统的工作状态,即采用储能系统来作为电网的松弛节点。此外,采用光储联合系统分层控制体系,并针对直流母线电压和蓄电池电流设计光储协调控制策略,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4109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27832.X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吉林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台区柔性互联故障快速转供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将配电台区分为若干用电区域,根据任一用电区域的历史用电情况,在配电台区总供电端进行对应区域电量分配;步骤2,根据各用电区域一段供电时间的用电情况分析,判断需电情况;步骤3,判断任一用电区域是否进入储电单元的供电能力判定;步骤4,对于进入供电能力判定的用电区域,筛选并标记需电区域;步骤5,判断需电区域是否进入同区储能供电判定;步骤6,对于无法进行异区补电的用电区域,确定异区补电的一个或若干区域。本发明通过提供配电台区柔性互联故障快速转供电控制方法,对配电台区存有柔性互联系统,提高剩余容量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43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76488.1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吉林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柔性互联的功率优化方法,包括,通过SNOP将相邻变压器低压侧进行互联;确定台区负载率标准差、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及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率为功率协调优化模型的参考目标;以最小台区负荷率标准差及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功率协调优化模型;判断馈线是否故障,进而确定功率协调优化控制模型或馈线故障恢复策略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处理目标函数;把结果输出并调控SNOP各端口输出功率。本发明通过对功率协调优化控制模型求解,在保证台区负荷均衡调控时,有效避免了台区主变轻重载运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均衡各台区负荷,危害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18220.1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直流互联的限流型断路器及其故障清除方法,属于柔性直流互联技术领域。本发明目的是通过限流型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中各支路的配合快速清除换流站直流侧故障电流,并且能够抑制故障电流上升速率、降低避雷器耗能要求的适用于直流互联的限流型断路器及其故障清除方法。本发明步骤是:限流型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的建立,分析限流型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的故障清除过程。本发明稳态损耗低,适用于高压直流电网;可以实现快隔离、慢耗能,适用于一些快速性要求的工况。综上,本发明具有方法科学,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