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75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92294.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新能源消纳的区域电网配电方法,涉及区域电网配电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区域采集终端对区域内所有变电站的配电数据进行采集,即时通信单元对转换为二进制的变电站的配电数据以8个字符长度对其进行分组提取,对提取出的每一组映射字符串和0~255内的关联数字替换,并将替换后的关联数字作为空白图像像素点的RGB,对其进行压缩传输,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在不丢失中文字符原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其转化成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保证了压缩后数据的准确性和即时性,另一方面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图像数据,保证了传输数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69378.9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智能运行维护系统,涉及电网智能维护技术领域,包括基础信息采集端、户外检测端、环境分析端、管理信息存储端、身份验证端、集成处理端以及智能运维端,通过户外检测端对户外环境进行检测,环境分析端和集成处理端将户外环境中温度的变化速率与配电网设备中的标准温度进行对比,同时将湿度的变化状态也作为影响因子参与计算,得到环境因子,然后根据每次巡检人员的工作信息,将环境因子与上次目标巡检人员的工作信息进行结合,得到配电网运行时的维护时间,从而对配电网每次的维护时间做适应性调整,提高对配电网维护的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23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1352713.0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戴河供电保障指挥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F18/214 , G06F18/23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线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原始电网线路用电数据,所述原始电网线路用电数据包括若干条线路的用电数据;对所述原始电网线路用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所述原始电网线路用电数据提取线路用电特征;基于所述线路用电特征,提取时间序列统计特征;对所述时间序列统计特征和预处理后的所述原始电网线路用电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整合,获得待分析总数据;构建线损分析模型,将所述待分析总数据输入所述线损分析模型,获取线损分析结果。本发明精准分析线损异常情况,极大提高线损管理水平,能够更准确、快速的定位问题线路,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窃漏电及异常用电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11662.8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预测的方法,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预测技术领域,解决了针对出现的异常数据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其次没有结合故障原因进行合理预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故障原因中的电压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将电压进行正常电压和故障电压分类,进一步的来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交集,针对存在交集的情况通过获取到实时电压的变化情况来分析配电网整体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预测的目的,针对不存在交集的情况,通过获取到实时电压的数值,并将其与对应的区间值进行比较来对配电网整体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和处理,减少故障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39950.3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戴河供电保障指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联矩阵下用电异常点智能识别的窃电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用户用电大数据提取窃电特征量,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所述窃电特征量进行分析,获得窃电影响因素的权重值,根据所述权重值和窃电置信程度公式计算用户的疑似窃电值,基于所述疑似窃电值判断是否为窃电用户。本发明的窃听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在线检测分析异常的用电行为,实现精准、高效的窃电定位,大大提升了窃电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67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44012.6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电台区数字化调控系统,本发明涉及配电调控技术领域,解决了因未对线路或节点进行分析,导致后期重复出现负荷情况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所确定的负荷变压器,来锁定互连的负荷线路,随后,对负荷线路进行电压调节,并在调节过程中,通过对节点数据的监测以及调节过程中的电压变化,来锁定是否存在异常节点,以此提升此配电台区调控过程中的全面性,直接锁定负荷变压器负荷线路的负荷原因,并及时进行人员调遣,快速解决对应问题,避免影响后续的负荷分析,提升此台区负荷调控的全面性,对负荷变压器的负荷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锁定温度变化是否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21920.0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包括步骤新能源消纳信息获取、新能源消纳信息处理、新能源消纳信息分析和新能源消纳信息反馈;涉及消纳能力评估技术领域,通过计算出单体电能储存量差值、各个分割时段的单体电能储存量与对应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并利用其计算出电能差值评判系数,然后依据电能差值评判系数选取相应的电能储存单量,同时对应计算出相应的电能消耗单量,进而有效缩减因能源储蓄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中的存在数据误差,而导致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结果偏离实际结果的问题产生,提高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力保障了电网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28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210834328.8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台区柔性直流互联自适应功率协调控制方法,涉及输配电技术领域,包括:当系统中交流侧负荷PLi发生变化时,各个台区VSC换流器自动调整其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传输值Pcni,按照各台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Ni大小,实现对系统交流负荷的均匀分配;当系统直流侧总体功率PZ变化时,各个台区VSC换流器通过监测直流电压Udc变化情况和功率分配系数Ki,按照各台区变压器额定容量SNi大小,实现直流侧功率变化量的均匀分配;本发明实现了多个台区的能量互济,充分释放已有设备的潜在容量,改善配电变压器负荷情况,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和新型直流负荷接入能力,提高输电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69376.X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高压配电网线路断线故障的识别系统,涉及电网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设置模块、故障识别模块、智能定位模块以及显示终端,根据配电网线的结构,设置配电网线的中心轴,并将中心轴按照距离阈值进行分段,获取到每段的中点位置,并将其标记为监测点,对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获取,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对称性检测,得到设备异常信号和断线故障信号,当智能定位模块中接收到设备异常信号和断线故障信号时,获取到监测设备传输的位置点,并在仿真模型中进行标注,之后相关的管理人员根据显示终端上的提醒信息,对配电网的断线故障进行排查,减少了对故障点进行确定的时间,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2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34328.8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网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台区柔性直流互联自适应功率协调控制方法,涉及输配电技术领域,包括:当系统中交流侧负荷PLi发生变化时,各个台区VSC换流器自动调整其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传输值Pcni,按照各台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Ni大小,实现对系统交流负荷的均匀分配;当系统直流侧总体功率PZ变化时,各个台区VSC换流器通过监测直流电压Udc变化情况和功率分配系数Ki,按照各台区变压器额定容量SNi大小,实现直流侧功率变化量的均匀分配;本发明实现了多个台区的能量互济,充分释放已有设备的潜在容量,改善配电变压器负荷情况,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和新型直流负荷接入能力,提高输电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