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7839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0991534.X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文思 , 王继业 , 曾楠 , 许元斌 , 陈宏 , 邹保平 , 郝悍勇 , 罗义旺 , 李金湖 , 李云 , 余仰淇 , 林燊 , 刘燕秋 , 骆伟艺 , 罗文甜 , 张欢 , 吴少平 , 陈智鹏 , 刘彩 , 柯华强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及基于该方法的研究应用系统,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多种成熟开源产品,形成一种具备数据源、数据整合、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实施电负荷特性分析以及电力负荷预测分析。本发明有效提升了海量数据处理的高效性,解决了传统统计分析假设判断的局限性。能够科学、精准的预测出末来电力的用电需求,有利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及平稳运行,为公司电网规划、设备检修、电能调配等提供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39531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1285390.3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55 , G06F16/28 , G06Q10/10
Abstract: 一种数据模型协同设计及成果管理的方法,在后台和前台之间构建数据中台,用于后台数据开发和前台应用开发之间协同,在后台构建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通过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多个主题域的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数据模型下发到数据中台,再由数据中台处理后分配给前台;本发明通过前期构建统一数据模型标准,为后续开展数据模型在线管理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并构建数据中台和在线管理工具,将数据模型设计态与运行态的一致性处理和数据模型管理功能组件化,实现数据模型设计规范及信息模型设计成果在线化管理,实现数据模型设计从设计到应用全过程在线管理,为企业级数据模型标准落地提供在线支撑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520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73215.0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5 , G06F16/36 , G06Q10/20 , G06Q50/06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5/022 , G06N5/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I技术的电网异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电网知识图谱;步骤S2:获取电网历史运行数据,并预处理;步骤S3:根据预处理后的电网历史运行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将这些特征与电网知识图谱进行关联;步骤S4:采用图卷积网络,基于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结合电网知识图谱中的信息,引入相关的知识和规则,得到电网异常检测模型步骤S5:基于电网异常检测模型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检测,判断当前电网是属于正常运行还是异常状态;步骤S6:如果检测到异常情况,基于知识图谱获取决策支持,并发送警报通知以及决策支持给相关人员。本发明可以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电网故障和异常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59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0993392.0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许元斌 , 王继业 , 曾楠 , 陈宏 , 邹保平 , 黄文思 , 郝悍勇 , 罗义旺 , 李金湖 , 李云 , 余仰淇 , 林燊 , 刘燕秋 , 骆伟艺 , 罗文甜 , 张欢 , 林翰 , 吴少平 , 陈智鹏 , 刘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 , G06K9/6223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网抢修精益化方法以及管理系统,通过筛选并集成相关技术,建立一种能够实现数据源建立,数据整合,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最终实现实施配网故障抢修实时分析以及故障抢修效率分析。本发明有效提升了海量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高效性。解决了传统统计分析假设判断的局限性,侧重点由故障事后分析变为故障的事前预测预警工作,将业务部门过去开展的故障事后抢修工作转换为事前预安排,对业务部门合理安排班组工作人员和工作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达到提升抢修效率的目的;通过聚类算法实现故障的细分,寻找多维度下不同抢修环节的标准用时,能够提升抢修效率标准时长评估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953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85390.3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55 , G06F16/28 , G06Q10/10
Abstract: 一种数据模型协同设计及成果管理的方法,在后台和前台之间构建数据中台,用于后台数据开发和前台应用开发之间协同,在后台构建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通过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多个主题域的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数据模型下发到数据中台,再由数据中台处理后分配给前台;本发明通过前期构建统一数据模型标准,为后续开展数据模型在线管理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并构建数据中台和在线管理工具,将数据模型设计态与运行态的一致性处理和数据模型管理功能组件化,实现数据模型设计规范及信息模型设计成果在线化管理,实现数据模型设计从设计到应用全过程在线管理,为企业级数据模型标准落地提供在线支撑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743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40043.9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6/901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行为轨迹、基本属性、行为偏好、设备类型以及用电需求信息,并预处理;步骤S2: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将用户的基本属性、行为偏好、设备类型、用电需求信息以实体‑关系‑属性的形式进行建模,构建用户标签体系知识图谱;步骤S3:基于用户标签体系知识图谱,将用户的多维信息整合成用户画像知识图谱;本发明可以基于用户画像知识图谱和实时数据,利用图数据库的查询和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建议、节能方案、设备优化;或通过智能分析用户画像知识图谱和实时用电数据,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用电优化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70626.4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113 , G06F18/213 , G06F18/23213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8 , H02J3/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历史负荷数据、用户数据和天气数据,并对历史负荷数据和天气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统计特征和频域特征,并基于相关性分析、信息增益和互信息进行特征选择,获取第一特征集;步骤3:根据历史负荷数据和用户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步骤4:进行用电行为分析,获取用户行为特征,作为第二特征集;步骤5:构建训练数据集;步骤6:构建LSTM神经网络,并训练,得到短期负荷预测模型;步骤7:对实时负荷数据、天气数据以及用户数据,基于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进行负荷预测。本发明考虑用户画像,基于用户用电行为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02247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9444.9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许元斌 , 王继业 , 曾楠 , 陈宏 , 邹保平 , 黄文思 , 郝悍勇 , 罗义旺 , 李金湖 , 李云 , 余仰淇 , 林燊 , 刘燕秋 , 骆伟艺 , 罗文甜 , 张欢 , 林翰 , 吴少平 , 陈智鹏 , 刘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N5/025 , G06F17/18 , G06K9/6218 , G06K9/6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加载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描述性统计模块、数据挖掘算法模块、模型评估模块、分析模型管理模块,所述分析模型管理模块分别与数据预处理模块、描述性统计模块、数据挖掘算法模块、模型评估模块连接,调入描述性统计模块、数据挖掘算法模块、模型评估模块的信息,数据预处理模块将信息输入,最终提供分析模型的规范化管理。实现业务信息的可观察、可判断、可预测、可决策,相互支撑,回溯改进,促进各大业务应用的智能化发展,满足当前各业务应用对信息的高级应用要求,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健康开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