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68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61910.3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冷涡移动轨迹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设定冷涡轨迹上相邻时次冷涡中心最大经向和纬向位移范围,计算冷涡移动路径的总时次数,对第1至Nt‑1个时次的所有冷涡中心进行编号;从编号为1的冷涡中心开始,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冷涡匹配,若能匹配,则开始步骤3,若不能,编号加1,重复步骤2;进行冷涡匹配;得到轨迹序号序列,轨迹序号除0以外且相同的冷涡中心即为同一个冷涡中心的移动轨迹上的冷涡中心,识别出冷涡的移动轨迹。本发明可用于多冷涡共存情形下相邻时次多冷涡系统自动匹配和冷涡移动路径的识别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03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47535.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定东北冷涡中心监测区域,采用24点法识别监测区域内的低涡中心;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得的低涡中心,判别冷中心或冷槽,进而筛选获得监测区域内的冷涡中心;步骤3,基于步骤2中获得的冷涡中心,识别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步骤4,基于步骤3中获得的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参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识别效率较高、不依赖于主观距离阈值设定的冷涡合并判别标准,且能够客观定量地识别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闭合等值线,从而可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信息的新算法,为东北冷涡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13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50845.X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蓄冷装置领域的一种内外融冰兼容的蓄冷装置,包括水系统、载冷剂系统、蓄冷箱;所述水系统包括水泵、主水管道、喷淋管;所述主水管道、喷淋管设置于蓄冷箱内;所述蓄冷箱底部设有集水箱;所述主水管道一侧与集水箱连通,所述主水管道另一侧与喷淋管连通;所述喷淋管朝向主水管道喷淋;所述水系统上设有外接入水口和外接出水口;所述载冷剂系统包括载冷剂管道;所述载冷剂管道部分设置于主水管道内;所述载冷剂管道的载冷剂出口与载冷剂入口设置于主水管道外;本发明中所述载冷剂管道部分设置于主水管道内;同时所述喷淋管朝向主水管道喷淋,水系统循环与载冷剂系统循环共同循环,使内外融冰同时进行,提高了冷热交换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07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606870.5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陈吉奂 , 何明锋 , 李磊 , 王珂 , 薛云耀 , 何悦星 , 王奕快 , 张军达 , 卢奕 , 卢旭航 , 芦鹏飞 , 吴昱德 , 傅显峰 , 骆光跃 , 杨肖 , 刘刚 , 刘杨 , 叶闻杰 , 陈景琪
IPC: C08L27/16 , C08K9/06 , C08K3/04 , C08J5/18 , C09K5/14 , C01B32/184 ,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天然鳞片石墨,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氧化石墨烯、制备类基体官能化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制备改性石墨烯和制备A151‑GE/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通过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再选用含类基体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接枝改性并还原得到改性石墨烯,一方面提高了石墨烯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另一方面通过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使填料发挥其固有的性能优势,促使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在填料添加量较少时就获得较大的增强,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大大提高其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70342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713562.4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塔用监测仪及使用该监测仪的换流阀,以实现对阀塔元器件的临近监测。阀塔用监测仪包括用于安装在阀塔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用于检测阀塔对应元器件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包括用于对阀塔对应元器件进行测温的红外测温仪、用于对阀塔对应元器件放电现象进行检测的放电紫外检测仪和拍摄阀塔对应元器件的摄像仪中的至少一个。使用时,将监测仪安装在阀塔上,能够实现对阀塔元器件的临近监测,提高了巡检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532883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410709205.7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混凝土浇筑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测量被测桩基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并分别产生温度和压力的光谱波长变化量;2)通过分析仪解调温度和压力的光谱波长变化量得到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数据,将此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监控中心,并通过显示设备显示出来;3)计算机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混凝土浇筑现场待被测桩基建立3D几何模型;4)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数据导入到被测桩基的3D几何模型中,得到被测桩基的温度和压力的3D动态模型;5)通过被测桩基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数据以及温度和压力的3D动态模型对混凝土浇筑现场桩基进行实时监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直观形象、安全可靠、实时报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0335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012113.8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5B19/048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线铺设的智能监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现场检测装置、无线网组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的现场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放线滑车上的网络摄像机、设置在牵引板上的角度传感器、图像转换器、模数转换器、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源,所述的网络摄像机通过图像转换器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所述的角度传感器通过模数转换器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与无线网组连接,所述的电源分别与网络摄像机、角度传感器、图像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和无线发射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高、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55901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92476.X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弱光照视频图像的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弱光照环境下获取弱光照图像;2)采用单尺度Retinex算法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3)结合色彩迁移算法将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局部细节突出并且色彩丰富的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增强图像效果明显,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606134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606919.0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市区供电设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上海电力学院
IPC: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弱光照视频图像的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求单尺度Rctinex中高斯函数的最优尺度参数;2)把强光照图像作为色彩迁移的参考图像;3)得到整体色彩丰富且局部细节突出的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图像增强效果好、得到丰富图像色彩信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3808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47535.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影响新能源出力的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定东北冷涡中心监测区域,采用24点法识别监测区域内的低涡中心;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得的低涡中心,判别冷中心或冷槽,进而筛选获得监测区域内的冷涡中心;步骤3,基于步骤2中获得的冷涡中心,识别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步骤4,基于步骤3中获得的监测区域内的闭合等值线,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参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识别效率较高、不依赖于主观距离阈值设定的冷涡合并判别标准,且能够客观定量地识别东北冷涡天气系统的闭合等值线,从而可计算冷涡天气系统的图形特征信息的新算法,为东北冷涡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