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9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1407824.6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堆积床和堆积床的放热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换热床体、进风组件和遮挡件,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室,壳体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换热床体安装在第一腔室内,换热床体的至少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进风组件与第一进风口连通;遮挡件与壳体可移动地相连,遮挡件具有封闭第二进风口的第一临界位置和打开第二进风口的第二临界位置。本申请在放热时可利用堆积床内部空气流动形成的堆积床内外压差作用,将外界空气吸入堆积床内部,以提高放热过程中堆积床内的新风量,从而实现高效率放热。
-
公开(公告)号:CN117663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63154.2
申请日:2023-10-19
申请人: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区储热固体堆积床,包括外壳、床体、支撑板和旋转机构,外壳具有储热腔以及连通储热腔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床体设于储热腔内,床体包括若干个床体组,每个床体组包括若干个沿竖直方向相互堆叠的床体单元,床体单元具有容纳储热介质的腔室,支撑板可转动连接于储热腔的底部,床体设于支撑板上方,支撑板开设有若干个竖直方向的通风口;旋转机构设于支撑板的下方且驱动支撑板沿水平方向旋转。本发明可实现床体分区储热或放热,可随时改变床体的储热容量与储热区域,精准储热或放热,满足不同的储热需求,提高储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57455.4
申请日:2023-10-18
申请人: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式单罐堆积床储热装置,其包括罐体和安装件,所述罐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内适于通入换热流体,所述换热流体沿所述上下方向流动,所述安装件为N个,N个安装件在所述安装腔内沿所述上下方向可拆卸地布置,N>3,所述安装件具有容纳室,相邻的所述安装件的容纳室连通,所述容纳室内适于设置储热件,所述换热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经过N个所述安装件,以与N个所述容纳室内的储热件进行热交换。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式单罐堆积床储热装置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1357455.4
申请日:2023-10-18
申请人: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式单罐堆积床储热装置,其包括罐体和安装件,所述罐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内适于通入换热流体,所述换热流体沿所述上下方向流动,所述安装件为N个,N个安装件在所述安装腔内沿所述上下方向可拆卸地布置,N>3,所述安装件具有容纳室,相邻的所述安装件的容纳室连通,所述容纳室内适于设置储热件,所述换热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经过N个所述安装件,以与N个所述容纳室内的储热件进行热交换。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层式单罐堆积床储热装置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07824.6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国电投重庆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堆积床和堆积床的放热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换热床体、进风组件和遮挡件,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室,壳体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换热床体安装在第一腔室内,换热床体的至少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进风组件与第一进风口连通;遮挡件与壳体可移动地相连,遮挡件具有封闭第二进风口的第一临界位置和打开第二进风口的第二临界位置。本申请在放热时可利用堆积床内部空气流动形成的堆积床内外压差作用,将外界空气吸入堆积床内部,以提高放热过程中堆积床内的新风量,从而实现高效率放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81663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284931.3
申请日:2022-03-21
申请人: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空气储能与空气分离耦合的储能储气系统和方法,储能储气系统包括液态空气储能单元、空气分离单元和至少一个气体储存装置。液态空气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压缩机、至少一个换热器、节流阀和液态空气储罐,空气分离单元包括空分装置、至少一个储液装置和至少一个储气装置,液态空气储罐与空气分离单元相连,储液装置出口与气体储存装置入口一一对应地相连,且流出储液装置的液态气体能够通过换热器吸收压缩空气的热量以升温。本发明提出的液态空气储能与空气分离耦合的储能储气系统通过将液态空气储能单元与空气分离单元充分耦合,充分利用了装置,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了设备成本,拓展了产业链,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9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9279.7
申请日:2022-11-24
申请人: 北京经开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混凝土储热冷的热泵储能系统,该利用混凝土储热冷的热泵储能系统包括高温压缩机、高温换热器、低温膨胀机、低温换热器、储热器和储冷器,高温压缩机具有高温压缩机腔,高温换热器具有彼此独立的高温换热器第一腔和高温换热器第二腔,高温换热器第一腔内的气体介质和高温换热器第二腔内的传热介质可进行热交换,低温膨胀机具有低温膨胀机腔,低温换热器具有彼此独立的低温换热器第一腔和低温换热器第二腔,储热器具有容纳蓄热介质的储热器腔,储冷器具有容纳蓄冷介质的储冷器腔。本发明的利用混凝土储热冷的热泵储能系统可以通过高温压缩机1和低温膨胀机8增加利用混凝土储热冷的热泵储能系统中的储热与储冷之间的温差效果,进而提升利用混凝土储热冷的热泵储能系统的储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166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284931.3
申请日:2022-03-21
申请人: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空气储能与空气分离耦合的储能储气系统和方法,储能储气系统包括液态空气储能单元、空气分离单元和至少一个气体储存装置。液态空气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压缩机、至少一个换热器、节流阀和液态空气储罐,空气分离单元包括空分装置、至少一个储液装置和至少一个储气装置,液态空气储罐与空气分离单元相连,储液装置出口与气体储存装置入口一一对应地相连,且流出储液装置的液态气体能够通过换热器吸收压缩空气的热量以升温。本发明提出的液态空气储能与空气分离耦合的储能储气系统通过将液态空气储能单元与空气分离单元充分耦合,充分利用了装置,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了设备成本,拓展了产业链,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96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54149.6
申请日:2021-07-27
申请人: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蔚琦 , 高康伟 , 刘赟 , 白宁 , 陈俊 , 王曙光 , 孙璇 , 孙册 , 刘雨涵 , 刑学奇 , 赵钊 , 李鹏 , 刘腾飞 , 李莹 , 范霁红 , 陈义学 , 刘江 , 沈秋燕 , 倪登科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磁流变液器飞轮储能及惯量传导系统,包括飞轮储能单元、磁流变液器和发电机。飞轮储能单元包括飞轮转子和电机。磁流变液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主动轮、从动轮和线圈,飞轮转子可断开地与输入轴传动连接,输出轴的转速能够保持恒定。输出轴可断开地与发电机传动连接,发电机用于受输出轴的驱动产生并输出稳定电流。将本发明的飞轮储能及惯量传导系统与电网连接,能够提高电网中的转动惯量,为电网提供必要的电压和频率支撑,降低了电网出现大的频率偏差的风险,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提高了电网高效接纳新能源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96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54150.9
申请日:2021-07-27
申请人: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赟 , 孙璇 , 张蔚琦 , 陈俊 , 白宁 , 孙册 , 刘雨涵 , 高康伟 , 王曙光 , 刑学奇 , 赵钊 , 李鹏 , 刘腾飞 , 李莹 , 范霁红 , 陈义学 , 刘江 , 沈秋燕 , 倪登科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电动机、飞轮转子和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电动机与飞轮转子相连以驱动飞轮转子旋转。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飞轮转子可断开地与转子传动连接以驱动转子转动,定子能够接入电网并向电网中输入具有稳定频率的电能。将本发明提供的飞轮储能系统与电网连接,无需采用电力电子装置解耦、整流、调频、稳压,能够提高电网中的转动惯量,为电网提供必要的电压和频率支撑,降低了电网出现大的频率偏差的风险,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提高了电网高效接纳新能源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