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14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92365.9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无通信的低压线路末端柔性互联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低压线路末端交流侧电压和当前直流侧电压;判断低压线路末端交流侧电压是否在电压合格区间之内;响应于交流侧电压不在电压合格区间之内时,确定交流侧电压偏离电压合格区间的偏差值,否则不做处理;结合当前直流侧电压和交流侧电压偏离电压合格区间的偏差值,确定直流侧电压指令;将直流侧电压指令输入电压控制环,通过变流器进行直流电压调整。本发明能够保证无通信情况下,低压线路末端柔性互联系统能够实现电压均衡,实现功率自动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62477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592377.1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网优化运行技术领域的日前日内两阶段配电网综合调节装置的优化运行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日前光伏‑负荷预测数据和日内短时光伏‑负荷预测数据;基于日前光伏‑负荷预测数据建立日前优化运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基于日前优化运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得到日前有功无功综合调节装置优化运行模型;对日前有功无功综合调节装置优化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综合调节装置各小时剩余电量、无功组件启停状态。本发明采用有功无功综合调节装置,对线路末端高比例光伏接入下的配电网进行日前‑日内两阶段有功无功调节,保障在满足电网电压运行要求的同时,降低配电网网损和综合调节装置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0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82300.9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的高渗透率光伏接入的配电网云边端协同能量自平衡方法,包括:收集该台区的台区负荷历史运行曲线、光伏数据和气象信息;基于该台区的台区负荷历史运行曲线、光伏数据和气象信息进行功率预测;将功率预测结果上传至配电云主站;接收配电云主站下发的运行调度指令进行本地的能量优化调度,并将运行调度指令下发给综合调节设备;其中,所述综合调节设备基于调度指令对光伏逆变器和可控储能进行控制并跟踪。本发明通过高渗透光伏接入下的配电网能量优化管理,实现光伏就地消纳,充分发挥云边端协调调度的优势,实现多层级的调度能力,兼顾全局优化和本地自治,解决高渗透光伏接入引起的功率平衡和电压质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09178.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一种适应配电网低压线路末端光伏满发的综合控制装置,旨在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线路导致的消纳问题,本发明包括区域协调管理模块、功率调整电路模块、标准化即插即用接口模块,可以用于高渗透率光伏接入的配电网低压线路电压综合治理,具备相间电量主动平衡、分相阻抗精准匹配、低压线路柔性互联、移动储能模块即插即用、区域光伏全景感知、配电网末端自治中心和多电力电子系统谐振治理七大功能,为大规模光伏接入引起的低压线路电压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本发明能够根据需求选配分布式储能、智能电抗、智能电容、柔性互联、分布式光伏控制,具有补偿方式灵活、调节速度快、功能丰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6855.0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的基于无CT的配电低压线路末端不平衡电压补偿方法,包括:获取线路末端三相的电压幅值;计算三相电压幅值平均值,并且将各相电压幅值与三相电压幅值平均值做比较,得到各相电压偏差值;根据各相电压偏差值,通过PI算法生成各相有功功率补偿值后,通过AC/DC储能变换模块执行各相有功功率补偿;计算三相电压平均值与电压线路基准电压的偏差值,通过PI算法生成三相无功功率补偿值,并通过AC/DC储能变换模块和智能电抗执行三相无功功率补偿。本发明在不需要安装CT的条件下,即可实现三相电压的调节,解决低压线路过电压、低电压和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42708.9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综合控制装置、低压配电网及低压配电网线路末端电压多级调节方法,旨在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方式的优势,实现电压的灵活控制,解决分布式光伏接入所引起的电压问题。使用的综合控制装置包括:AC/DC储能变换模块、电感器、电容器、直流接口、分布式储能模块。本发明通过将综合控制装置接入低压线路末端,可实现在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条件下的线路末端电压多级调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三相不平衡治理、有功控制、无功控制、光伏限功率或切光伏等调节方法,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方式的优势,实现电压的灵活控制,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接入所引起的电压问题,保证光伏的最大化就地消纳,提高配电网低压线路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358503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1493672.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元专家库的配电网节能改造效益评估系统,通过获取电力系统基础数据、配电网模型及参数;同时结合能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目标对象,计算能效评估结果以及找出能耗点;根据能效评价结果,结合能效优化改造策略专家库模块计算得出目标对象节能改造策略、产生的经济效益、运行效率和效能,生成配网节能改造前效益评估报告及配电网节能改造后效益评估报告。本发明通过能效优化改造策略专家库模块和能效评价指标专家库模块相结合的方式,评估配电网节能薄弱点,并生成效益评估报告,实时监测节能情况达到节能改造的目的。本发明同时提供对应基于多元专家库的配电网节能改造效益评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74772.5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金大 , 赵景涛 , 郭王勇 , 黄堃 , 石春虎 , 温传新 , 郑舒 , 王辉 , 韩忠修 , 孙厚涛 , 丁志宇 , 云阳 , 葛卫梁 , 金雪 , 张晓燕 , 杨文 , 杜炜 , 王俊 , 王馨 , 梁锋 , 杜建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柔直互联‑风‑光‑储‑充‑换一体化电力能源站,包括能源主设备仓及换电电池仓;能源主设备仓包括配网柔直互联AC/DC模块、风电AC/DC模块、光伏DC/DC模块、储能DC/DC模块和充电堆DC/DC模块;每一配网柔直互联AC/DC模块交流端口连接至上级配电设备,若干配网柔直互联AC/DC模块的直流端口并联之后,连接至直流母线;风电AC/DC模块、光伏DC/DC模块、储能DC/DC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至直流母线,输入端分别连接风力发电机、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充电堆为数个充电终端供电并将多余电能存储于换电电池仓内的换电电池。本方案将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接入现有配电网,集电动汽车充、换电于一体,适应不同电动汽车车主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2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686387.3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电能质量稳定方法与装置,属于微电网下垂控制领域。通过在微电网系统中的负载三相PWM整流器中运用同步整流技术,使得三相PWM整流器表现出类似同步机的下垂机制,实现对微电网的支撑。考虑到接入微电网的同步整流器容量有限,因此提出了一种频率‑有功和电压‑无功下垂系数的选择算法,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同步整流器实现对微电网的支撑,提升母线电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40005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910559028.1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可替代自由度指标计算方法,通过采集综合能源系统内电、气、热、冷不同类型负荷的总需求量,并计算电能、天然气、热能不同形式能流针对某种类型负荷的最大可供应功率和该类型负荷的最大可消耗功率。在此基础上定义不同类型负荷的可替代指标和整个综合能源系统的可替代自由度指标,为综合能源系统内负荷在选择能源时的可替代自由度提供评价标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