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8854146U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23414751.7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四川普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四川农业大学
IPC: B01F33/83 , B01F23/70 , B01F21/10 , B01F27/90 , B01F27/191 , B01F35/71 , B02C2/10 , B01F10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肥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机箱;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机箱顶部,所述进料斗内部为锥形结构;研磨头,所述研磨头设置在进料斗内,所述进料斗内侧壁顶部固定有支撑件,且研磨头和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研磨头侧壁和进料斗内壁之间的间距随着高度降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研磨头旋转的过程中,逐渐将大颗粒和结块的肥料进行研磨,使得肥料颗粒体积变小,再通过送料管落入混合箱中,配合搅拌组件的工作,使得肥料溶解效率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218962798U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23480823.8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四川普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四川农业大学
IPC: B02C4/42
Abstract: 本实用涉及研磨驱动装置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橄榄油加工的研磨机,其包括本体结构和减扭结构:本体结构包括底架、研磨桶和位于研磨桶中部的套管,套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的顶端固定一公转架,公转架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研磨滚轮,支撑轴贯穿延伸至公转架的顶端;减扭结构包括固定套接在支撑轴外周侧的且位于公转架上方的第一齿轮以及连接在底架上的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直径远大于第一齿轮的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中,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二齿轮的直径远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大齿轮驱动小齿轮转动更加省力,使得电机的启动扭矩更小,避免电机因启动扭矩过大造成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991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1209342.0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自动化干燥装置及方法,包括干燥箱体,干燥箱体为矩形箱体结构,其六面都用隔热材料组成壁面和底面,且底面设有加强结构以放置其他装置;在干燥箱体顶部一侧设有送料口,送料口下方设有送料板组成的送料通道;在送料通道末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干燥架装置,干燥架装置上带有振动机构;在干燥架装置的末端设有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干燥架装置送出的物料,干燥箱体侧面设有送热风装置,且送热风装置朝向干燥架装置,在与干燥架装置的上方区域对应的干燥箱体上设有开口,开口上端设有排气及冷凝装置,并设有配套的方法。本发明通过重新设计具备热封干燥功能的移动撬体,实现连续自动化干燥和分离,让干燥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79622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1114193.X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油茶自动化砧木嫁接系统及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机构、嫁接平台、输出机构;在所述输入机构上放置砧木;嫁接平台上设有抓取机构、切割机构、转向机构、送枝条装置、嫁接机构、缠胶带机构;所述送枝条装置用于放置加工好的枝条,所述切割机构、所述转向机构、所述送枝条装置、所述嫁接机构、所述缠胶带机构用于让砧木和枝条嫁接;所述抓取机构沿着所述抓取滑动机构直线滑动。通过设计符合油茶嫁接过程的装置,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油茶嫁接任务,并且达到或超过人工嫁接作业效果,节约劳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76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08718.1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与油茶间种的“两改一培”高效栽培方法,涉及经济林栽培技术领域,所述栽培方法概括为在已投产茶园中,每隔4行茶垄在茶垄间种植1行间种专用油茶苗,通过调整栽植株距、创新整形修剪方法、合理肥水管控,待油茶定植后第三年进行树改:通过栽培措施使油茶树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园改:通过疏伐作业,根据油茶长势逐步疏除油茶行间两侧的茶垄;在间种油茶定植后第六年进行培土:结合疏除茶树,在油茶树两侧开沟施肥,并逐年培土培肥起垄。此方法通过改变茶园栽培模式,有效促进茶和油茶和谐生长,解决了由于油茶前期生长慢而导致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同时增加茶园茶垄间的土地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86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17796.9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 隆昌市艺馨园食品有限公司 , 四川雅博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通油茶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普通油茶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油茶树外植体依次用酒精和升汞进行表面灭菌,得到初步灭菌外植体;(2)将所述初步灭菌外植体依次进行超声处理和无菌冷处理,得到灭菌外植体;(3)所述灭菌外植体再经升汞灭菌后,修剪成用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茎段。本发明提供的灭菌方法充分利用了超声处理对外植体的低损失性和低温冷处理对酚类物质的洗脱特性,在传统酒精升汞表面灭菌基础上辅以超声和低温冷处理,更好清除外植体表面杂质的同时洗脱了外植体内酚类物质,解决了传统木本植物组培污染率高的问题,保持了较低的褐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17567.7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 隆昌市艺馨园食品有限公司 , 四川雅博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低截促萌高接换冠方法,属于油茶树嫁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油茶树主干距离地面80~100cm处进行低截处理,低截后在截口部位涂抹愈合促萌剂;所述低截处理后1~3个月,油茶树萌发出8~12cm的枝条时,在所述截口部位下方1~20cm范围内保留5~6个枝条,待所留枝条长至15~25cm时摘心,并喷施促壮剂;于冬季在保留的枝条上嫁接接穗,并套上塑料袋;嫁接后待接穗芽萌发生长至1芽两叶时,炼苗7~10天,然后去除塑料袋;待接穗的新稍长至7~13cm时,保留3~4个成活枝条继续培养,形成主枝。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效率高、适于大面积应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825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18091.9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雅博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隆昌市艺馨园食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秋促秋接快成苗芽苗嫁接方法,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油茶秋促秋接快成苗芽苗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于秋季选择早熟油茶种子,去除或弄破种皮,喷洒促萌剂,密封催芽,得到发芽的种子;(2)将所述发芽的种子转移到砧床上,培育至下胚轴长至7‑9cm,得到芽苗砧木,用于嫁接;(3)选择油茶木质化夏梢或秋梢作为接穗,于秋末采用下胚轴劈接法进行嫁接,嫁接苗当天移栽。本发明的嫁接方法可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时缩短育苗周期半年,还能有效减少苗期砧木根孽的萌发,有效降低育苗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89918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09342.0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籽自动化干燥装置及方法,包括干燥箱体,干燥箱体为矩形箱体结构,其六面都用隔热材料组成壁面和底面,且底面设有加强结构以放置其他装置;在干燥箱体顶部一侧设有送料口,送料口下方设有送料板组成的送料通道;在送料通道末端对应的位置设有干燥架装置,干燥架装置上带有振动机构;在干燥架装置的末端设有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干燥架装置送出的物料,干燥箱体侧面设有送热风装置,且送热风装置朝向干燥架装置,在与干燥架装置的上方区域对应的干燥箱体上设有开口,开口上端设有排气及冷凝装置,并设有配套的方法。本发明通过重新设计具备热封干燥功能的移动撬体,实现连续自动化干燥和分离,让干燥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86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817796.9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 隆昌市艺馨园食品有限公司 , 四川雅博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通油茶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普通油茶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油茶树外植体依次用酒精和升汞进行表面灭菌,得到初步灭菌外植体;(2)将所述初步灭菌外植体依次进行超声处理和无菌冷处理,得到灭菌外植体;(3)所述灭菌外植体再经升汞灭菌后,修剪成用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茎段。本发明提供的灭菌方法充分利用了超声处理对外植体的低损失性和低温冷处理对酚类物质的洗脱特性,在传统酒精升汞表面灭菌基础上辅以超声和低温冷处理,更好清除外植体表面杂质的同时洗脱了外植体内酚类物质,解决了传统木本植物组培污染率高的问题,保持了较低的褐化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