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2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30759.2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5/10 , A01H6/46 , C12Q1/6895 , C12N15/11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水稻穗粒数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对籼稻恢复系“乐恢188”进行化学诱变,获得突变体rub1,通过高通量测序和MutMap分析,获得候选基因LOC_Os04g41030(OsBIR3)。研究表明OsBIR3基因显著影响水稻穗上部枝梗数量,进而影响水稻穗粒数和产量。本发明首次发现OsBIR3基因具有正向调控水稻穗上部枝梗数、每穗粒数、株高、结实率、粒长和千粒重的功能。为水稻的株型改良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962623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028132.7
申请日:2010-01-19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桂花果实中分离得到的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XZJ.BP01。该菌株已于2009年10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进行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235。本发明菌株XZJ.BP01能拮抗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病原菌,且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达99%以上;同时,在稻瘟病田间试验中,经涂抹该菌发酵液后的水稻感病指数为16.7%,而对照水稻的感病指数却高达67.8%,由此可见,本发明菌株对于解决水稻两大病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42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238382.0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12N9/02 , C12N15/53 , C12N15/63 , C12N5/10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C12N15/11 , C12P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本发明提供的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可以将联乙烯叶绿素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a。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5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01214.X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LTD1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对籼稻恢复系676R进行化学诱变,获得少分蘖突变体ltd1,通过图位克隆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和MutMap分析,获得了候选基因LTD1。经过验证,LTD1基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在对LTD1在水稻种质资源群体的变异情况分析中发现,LTD1基因的单倍型Hap7(籼稻特有)在具有高分蘖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苗高特性,在水稻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984044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010028131.2
申请日:2010-01-19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平板点接法初筛,而获得的对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和纹枯病病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菌株XZJ.SP12。该菌株已于2009年10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9236。本发明菌株XZJ.SP12能拮抗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病原菌。该菌株XZJ.SP12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培养基上能够显著抑制稻瘟病与纹枯病病菌的生长;在田间稻瘟病感病试验中,对照感病指数为67.8%,而涂抹该菌发酵液后的水稻感病指数仅为24.1%%。表明该菌株XZJ.SP12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因而对于解决水稻两大病害问题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32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17382.9
申请日:2014-01-1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黄化转绿标记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其保藏号为CGMCC?NO.8769。还提供了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中的突变基因mGRY79。上述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或上述的突变基因mGRY79在培育具有黄化转绿性状水稻雄性不育系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利用化学诱变获得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比较野生型和突变体,在野生型水稻发现一个新基因GRY79,在突变体中发现该基因对应的其突变基因,突变基因可作为叶色标记基因,用于杂交稻秧苗早期有效鉴定和高效去除假杂种,从而提高杂交稻的田间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51726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9577.0
申请日:2011-12-20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玉米的联乙烯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联乙烯还原酶,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联乙烯还原酶活性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联乙烯还原酶能将联乙烯叶绿素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a;将联乙烯叶绿素酸酯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酸酯a;将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a转化为单乙烯原叶绿素酸酯a;将联乙烯Mg-原卟啉IX单甲酯转化为单乙烯Mg-原卟啉IX单甲酯;将联乙烯Mg-原卟啉Ⅸ转化为单乙烯Mg-原卟啉Ⅸ。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424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910238382.0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12N9/02 , C12N15/53 , C12N15/63 , C12N5/10 , C12N1/15 , C12N1/19 , C12N1/21 , C12N15/11 , C12P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本发明提供的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可以将联乙烯叶绿素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a。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87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287192.5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FOT1基因在水稻花时改良育种中的应用”,涉及生物育种技术,其特征在于,对目的水稻材料进行基因编辑,使位于第8染色体上3365730–3373434bp区域编码MYB类转录因子的FOT1基因的CDS发生碱基缺失、插入或碱基替换,导致相应编码蛋白发生突变,以获得FOT1突变体材料;所述FOT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FOT1基因的CDS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并利用CRISPR/Cas9敲除和RNAi技术,验证了FOT1基因的功能,证明其可应用于选择和培育早花时水稻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2517262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429577.0
申请日:2011-12-20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玉米的联乙烯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联乙烯还原酶,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联乙烯还原酶活性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联乙烯还原酶能将联乙烯叶绿素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a;将联乙烯叶绿素酸酯a转化为单乙烯叶绿素酸酯a;将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a转化为单乙烯原叶绿素酸酯a;将联乙烯Mg-原卟啉IX单甲酯转化为单乙烯Mg-原卟啉IX单甲酯;将联乙烯Mg-原卟啉Ⅸ转化为单乙烯Mg-原卟啉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