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501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035060.X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烟草赤星病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含:活性成分0.5~10份、诱抗剂0.001‑0.1份;其中活性成分按重量比包括氟啶胺和香芹酚为1:0.25~4。本发明使用氟啶胺和香芹酚的组合,组分合理,治疗和保护作用相结合,杀菌效果好,诱抗剂的加入可提高烟草自身的抗逆性,进一步提高预防烟草赤星病的效果以及减少用量。由于香芹酚和氟啶胺组合是增效作用,且具有诱抗剂所以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低;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有效成分均为低毒药剂,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对人体无不良危害,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55416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611207629.9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Q1/04 , C12N15/11 , C12R1/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析大豆镰孢根腐真菌多样性的特异性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其由: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第一正向引物;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第二正向引物;具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第三正向引物;具有如SEQ ID NO.4所示的第四正向引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具有如SEQ ID NO.5所示的共用反向引物组成。将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应用于由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的检测可以快速分辨出引起大豆根腐病的镰孢菌,并根据检测结果所显示的条带大小确定镰孢菌的种类,从而为大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29401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14604.7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01N43/653 , A01N43/80 , A01C1/06 , A01P21/0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根腐病的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防治根腐病的种衣剂包括质量比为1-5:1:8-20的烯效唑、戊唑醇、恶毒灵。本发明中将烯效唑、戊唑醇以及恶霉灵三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复配,筛选获得最佳复配比例,该比例下的复配药剂对引起根腐病的三种致病镰孢菌均具有增效作用。进一步,以该比例为基础,加入适宜的辅料制备得到的悬浮种衣剂,特别地,所述悬浮种衣剂对根腐病防效显著,实现了对根腐病的早期预防,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性长、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环境友好等特点,同时对种子的发芽具有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04325B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594132.1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01N63/02 , A01P1/00 , A01C1/00 , A01N43/80 , A01N43/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姜瘟病的种姜处理剂,所述种姜处理剂包含活性成分、诱抗剂和助剂,活性成分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与噻霉酮的复配组合物。所述处理剂所用的有效成分均为低毒药剂,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对人体无不良危害,适合生姜种姜处理;特别地,相比单剂而言,所述药剂的复配使用达到了增效作用,同时还利用两种不同药剂的杀菌机理的差异,缓解姜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514558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00322.X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IPC: A01N43/653 , A01P21/00 , A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抑芽组合物、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抑芽组合物由烯效唑和二甲戊灵组成,所述二甲戊灵与烯效唑的浓度比为(13~13.5):1。本发明所述马铃薯抑芽组合物,在延缓马铃薯发芽上发挥良好的药效,可显著延缓马铃薯腋芽萌发,抑制马铃薯种薯在栽种之前发芽,与烯效唑单剂相比,腋芽更短,且并不影响种薯栽种后出苗率,并会提高种薯栽种后的出苗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本发明所述马铃薯抑芽组合物的马铃薯抑芽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马铃薯抑芽种衣剂有效期长,药力集中,利用率高,使用安全。本发明所述马铃薯抑芽种衣剂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239268.1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株大豆根腐病防病促生细菌RH_Pc03菌株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领域。大豆根腐病防病促生细菌RH_Pc03菌株于2022年09月0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754,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 chlororaphis,为革兰氏阴性菌,耐强酸弱碱及低营养胁迫,且具有一定抗盐胁迫能力。该菌株对5种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和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拮抗效果显著,抑菌谱广,可应用范围广。与现有大豆根腐病生防资源相比,RH_Pc03菌株兼具抗病和促生作用,尤其可提高大豆固氮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6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242333.X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701 , C12Q1/686 , C12Q2600/16 , C12Q2521/107 , C12Q2537/1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大豆中CMV、SMV和BCMV三种病毒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6;(2)提取大豆叶片RNA,并反转录制备cDNA;(3)以步骤(2)所得cDNA为模板,采用步骤(1)中所述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本发明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使得大豆病毒的检测速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待测样品数量很大时为解决大豆病毒引起的大豆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等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145596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475579.1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即光甘草定用于制备农用杀菌剂的用途,所述化合物用于抑制如下农作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茶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或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以及如下农作物病原细菌:大白菜软腐病菌(Erwina carotovora)、番茄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姜瘟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或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此外,所述化合物还可以和其它农药助剂制成多种剂型,所述化合物和左旋紫草素以一定的重量比组合使用后具有增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04251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593659.2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咯类化合物用于制备农用杀菌剂的用途,所述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茶叶炭疽病菌,以及如下农作物病原细菌:大白菜软腐病菌、青枯假单胞菌、姜瘟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农业抗菌剂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905562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811242333.X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四川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大豆中CMV、SMV和BCMV三种病毒的引物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6;(2)提取大豆叶片RNA,并反转录制备cDNA;(3)以步骤(2)所得cDNA为模板,采用步骤(1)中所述引物进行多重PCR检测。本发明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使得大豆病毒的检测速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待测样品数量很大时为解决大豆病毒引起的大豆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等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