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6218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37420.9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气体介电强度预测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效果好,能满足新型绝缘气体的介电强度初步预测。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气体分子电气参数;根据气体击穿中电子崩发展特点,提取影响电子崩发展的电气参数,获得数据集。步骤2,验证气体分子电气参数计算准确性;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电气参数的准确性;步骤3,将计算得到的气体分子电气参数及气体相对介电强度实验值作为数据集,进行神经网络建模训练;步骤4,通过预测的数据与试验的数据对比分析预测准确度及可行性。步骤5,根据电气参数计算数据和完成训练的神经网络对气体的介电强度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4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37100.3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绝缘强度气体的筛选方法,包括:计算气体分子微观电参数;气体分子微观电参数计算准确性验证;数学方法分析气体介电强度与气体分子微观电参数间的关系,获得气体介电强度表达式;验证介电强度预测准确性;高绝缘强度气体筛选。采用前述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对气体介电强度进行预测,可对大批量气体进行绝缘强度筛选,有利于SF6可替代气体的寻找,节省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1911240629.2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角度可视化气体绝缘性能测试系统,具体涉及气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电压类型下的击穿特性试验,包括上盖、有机玻璃罐体和下盖,有机玻璃罐体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组成密封腔体;上盖设置有电极绝缘子;电极绝缘子内部设置有电极绝缘子铜芯棒,其一端高于腔体外侧的电极绝缘子,另一端设置有圆板;电极绝缘子铜芯棒的圆板下盖侧设置有高压电极;下盖设置有电极固定件,电极固定件密封腔体侧一端设置有平板铜电极,与高压电极对应设置;下盖腔体外侧设置有不锈钢管、压力表和球阀。本试验系统可多角度观察放电情况,便于高速摄像机对于放电现象的拍摄,同时,制冷装置与制冷管路连接模拟低温环境下绝缘气体的应用环境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96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240629.2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角度可视化气体绝缘性能测试系统,具体涉及气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电压类型下的击穿特性试验,包括上盖、有机玻璃罐体和下盖,有机玻璃罐体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组成密封腔体;上盖设置有电极绝缘子;电极绝缘子内部设置有电极绝缘子铜芯棒,其一端高于腔体外侧的电极绝缘子,另一端设置有圆板;电极绝缘子铜芯棒的圆板下盖侧设置有高压电极;下盖设置有电极固定件,电极固定件密封腔体侧一端设置有平板铜电极,与高压电极对应设置;下盖腔体外侧设置有不锈钢管、压力表和球阀。本试验系统可多角度观察放电情况,便于高速摄像机对于放电现象的拍摄,同时,制冷装置与制冷管路连接模拟低温环境下绝缘气体的应用环境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212060474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22168065.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角度可视化气体击穿测试系统,具体涉及气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电压类型下的击穿特性试验,包括上盖、有机玻璃罐体和下盖,有机玻璃罐体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组成密封腔体;上盖设置有电极绝缘子;电极绝缘子内部设置有电极绝缘子铜芯棒,其一端高于腔体外侧的电极绝缘子,另一端设置有圆板;电极绝缘子铜芯棒的圆板下盖侧设置有高压电极;下盖设置有电极固定件,电极固定件密封腔体侧一端设置有平板铜电极,与高压电极对应设置;下盖腔体外侧设置有不锈钢管、压力表和球阀。本试验系统可多角度观察放电情况,便于高速摄像机对于放电现象的拍摄,同时,制冷装置与制冷管路连接模拟低温环境下绝缘气体的应用环境进行测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099540U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21043948.6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基于软开关的高频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路、逆变电路、谐振耦合电路和整流电路,装置的逆变电路采用了软开关结构,装置的谐振耦合电路采用了改进的T型补偿网络;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建立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的功率开关管连接,逆变电路和整流电路通过谐振耦合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高频损耗较大,谐振网络输出波形不稳定,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能够在高频(>200KHz)谐振的情况下稳定工作,降低了功率开关管的损耗,提高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传输效率,实现了对电能的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额定谐振频率为300KHz。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