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错复合角的叶片前缘气膜冷却孔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73689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26614.X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错复合角的叶片前缘气膜冷却孔结构,包括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的进口固定在叶片内壁面上,出口固定在叶片外壁面上,叶顶位置布置冷气进口,叶片冷气前腔位于冷气进口下方,冷却气体从冷气进口进入经叶片冷气前腔流入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的进口,第一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和第二组圆柱形气膜冷却孔交错排列。本发明通过增加适当的复合角使得前缘气膜孔流出的冷却气体更好的贴附在叶片前缘壁面上,两列相互交错且复合角相反的气膜孔有利于形成反肾形涡,防止高温燃气卷吸到壁面上和冷气被吹离。

    一种融合于轮毂肋中的对称旋流冲击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2530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74967.9

    申请日:2018-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于轮毂肋中的对称旋流冲击冷却结构,在轮毂下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轮毂肋,每个轮毂肋的根部设置有漩涡发生结构,每个轮毂肋上设置有依次与漩涡发生结构相连通的气流冲击段和冷气导流段,在轮毂上表面设置有贯穿轮毂的圆柱气模孔阵列,且圆柱气模孔阵列与对应的漩涡发生结构连通,圆柱气模孔阵列的行数与轮毂肋的个数相等,每行的圆柱气模孔数是对应的气流冲击段和冷气导流段数量的二倍。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涡轮轮毂冷却,融合于轮毂肋中,采用冲击气流形成对称旋流的圆柱气膜孔结构形式。此结构形式可以对抑制轮毂表面的温度,降低涡轮叶片根部强受热区域产生显著的作用。

    一种利用进口来流参数通过PLC控制的流量线性调节阀

    公开(公告)号:CN109027284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232119.6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进口来流参数通过PLC控制的流量线性调节阀,包括阀主体、电机、蜗杆、闸板,阀主体的管流形状为方形,阀主体通过法兰安装在管路中,管路上安装PLC,PLC连接电机,电机连接电机蜗杆,阀主体上开设闸板滑动槽,闸板的一侧位于闸板滑动槽里,闸板的另外一侧设置闸板齿纹,蜗杆包括蜗杆齿轮、光段、螺纹段,光段位于涡轮齿轮和螺纹段之间,蜗杆齿轮与电机蜗杆啮合,螺纹段与闸板齿纹啮合。本发明方形闸板置于闸板滑动槽中,受力面积较大,闸板侧螺纹的设计使得闸板可以在任意高度下稳定安置,使闸板在受到气流激振力时更稳定。低转速电机以及蜗杆蜗轮的设计使得蜗杆旋转速度更慢,方便PLC通过供电时间控制闸板开合。

    一种融合于轮毂肋中的对称旋流冲击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2530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810574967.9

    申请日:2018-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于轮毂肋中的对称旋流冲击冷却结构,在轮毂下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轮毂肋,每个轮毂肋的根部设置有漩涡发生结构,每个轮毂肋上设置有依次与漩涡发生结构相连通的气流冲击段和冷气导流段,在轮毂上表面设置有贯穿轮毂的圆柱气模孔阵列,且圆柱气模孔阵列与对应的漩涡发生结构连通,圆柱气模孔阵列的行数与轮毂肋的个数相等,每行的圆柱气模孔数是对应的气流冲击段和冷气导流段数量的二倍。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涡轮轮毂冷却,融合于轮毂肋中,采用冲击气流形成对称旋流的圆柱气膜孔结构形式。此结构形式可以对抑制轮毂表面的温度,降低涡轮叶片根部强受热区域产生显著的作用。

    一种利用进口来流参数通过PLC控制的流量线性调节阀

    公开(公告)号:CN10902728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232119.6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进口来流参数通过PLC控制的流量线性调节阀,包括阀主体、电机、蜗杆、闸板,阀主体的管流形状为方形,阀主体通过法兰安装在管路中,管路上安装PLC,PLC连接电机,电机连接电机蜗杆,阀主体上开设闸板滑动槽,闸板的一侧位于闸板滑动槽里,闸板的另外一侧设置闸板齿纹,蜗杆包括蜗杆齿轮、光段、螺纹段,光段位于涡轮齿轮和螺纹段之间,蜗杆齿轮与电机蜗杆啮合,螺纹段与闸板齿纹啮合。本发明方形闸板置于闸板滑动槽中,受力面积较大,闸板侧螺纹的设计使得闸板可以在任意高度下稳定安置,使闸板在受到气流激振力时更稳定。低转速电机以及蜗杆蜗轮的设计使得蜗杆旋转速度更慢,方便PLC通过供电时间控制闸板开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