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翼式升力生成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1947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10071870.8

    申请日:2007-03-12

    Abstract: 一种铰接翼式升力生成装置,属于扑翼飞机领域。它是将两套结构相同的总成轴对称地固连在一起,而每套总成都由鼓轮、翼片、铰接轴、整流罩、端板、轴承和转轴组成。其中,鼓轮的外圆周上均布4或6个铰接轴,并分别与包角为90°或60°的圆弧形翼片的一条母线边固连;当圆弧形翼片围拢起来后可紧密包绕鼓轮,而当鼓轮借助转轴在包角为90°~120°圆弧状整流罩端板上的轴承内旋转起来之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圆弧形翼片可沿鼓轮径向向外伸展,并拨动空气向下运动,产生升力。本发明比上下煽动的扑翼具有更高的效率,结构也较连杆机构简单,运行更加可靠。其原理和结构形式亦可用作水上交通工具的推进器。

    滑动翼式升力生成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20504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71871.2

    申请日:2007-03-12

    Inventor: 吴国辉 郑全逸

    Abstract: 一种滑动翼式升力生成装置,属于扑翼飞机领域。它是将两套结构相同的总成轴对称地固连在一起,而每套总成都包括转轴、翼片、减摩套筒、套筒轴、整流罩、弧状窄条导轨、端板和轴承,而转轴是由两块夹持刚性矩形板状翼片并允许翼片在其间滑动的条形夹板和端部的两段同轴线轴头组成;减摩套筒套装在与翼片的两个短边分别固连的套筒轴上,两块圆形端板固连在包角为90°~120°的圆弧状整流罩的两端;两个轴承分别固装在端板上的两个同轴线偏心孔内。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转轴分别向内旋转时,因离心力作用而向外滑动的两个翼片将拨动空气向下运动并产生升力。本发明比上下煽动的扑翼具有更高的效率,结构也较连杆机构简单,运行更加可靠。

    铰接翼式升力生成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20503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71870.8

    申请日:2007-03-12

    Abstract: 一种铰接翼式升力生成装置,属于扑翼飞机领域。它是将两套结构相同的总成轴对称地固连在一起,而每套总成都由鼓轮、翼片、铰接轴、整流罩、端板、轴承和转轴组成。其中,鼓轮的外圆周上均布4或6个铰接轴,并分别与包角为90°或60°的圆弧形翼片的一条母线边固连;当圆弧形翼片围拢起来后可紧密包绕鼓轮,而当鼓轮借助转轴在包角为90°~120°圆弧状整流罩端板上的轴承内旋转起来之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圆弧形翼片可沿鼓轮径向向外伸展,并拨动空气向下运动,产生升力。本发明比上下煽动的扑翼具有更高的效率,结构也较连杆机构简单,运行更加可靠。其原理和结构形式亦可用作水上交通工具的推进器。

    一种金属橡胶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2463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10071199.2

    申请日:2013-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橡胶减震垫的制作方法。金属橡胶减震垫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金属丝,通过编织机制成网状结构;滚压金属丝网,使金属丝网形成纹路;量取金属丝网长度,将金属丝网截段;将金属丝网制成毛坯;毛坯冲压成型。本发明能简化螺旋卷的制造、定螺距拉伸、金属丝缠绕等多道工序,使金属橡胶的制备过程大大简化,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手工作业的工序与时间,提高金属橡胶产品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金属丝,减少金属橡胶制作过程中金属丝的丝头。

    滑动翼式升力生成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1948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10071871.2

    申请日:2007-03-12

    Inventor: 吴国辉 郑全逸

    Abstract: 一种滑动翼式升力生成装置,属于扑翼飞机领域。它是将两套结构相同的总成轴对称地固连在一起,而每套总成都包括转轴、翼片、减摩套筒、套筒轴、整流罩、弧状窄条导轨、端板和轴承,而转轴是由两块夹持刚性矩形板状翼片并允许翼片在其间滑动的条形夹板和端部的两段同轴线轴头组成;减摩套筒套装在与翼片的两个短边分别固连的套筒轴上,两块圆形端板固连在包角为90°~120°的圆弧状整流罩的两端;两个轴承分别固装在端板上的两个同轴线偏心孔内。当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转轴分别向内旋转时,因离心力作用而向外滑动的两个翼片将拨动空气向下运动并产生升力。本发明比上下煽动的扑翼具有更高的效率,结构也较连杆机构简单,运行更加可靠。

    内燃机的双油箱供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934625Y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620021423.2

    申请日:2006-08-10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双油箱供油系统,用于向特种车辆发动机供应不同标号的燃油。其主要结构包括主油箱、副油箱、供油三通阀、回油三通阀、供油管、回油管;其中,供油三通阀的两个进口分别与主油箱、副油箱上的供油管连接,而该三通阀的出口经另一段供油管与内燃机缸体相连;回油三通阀的一个进口借助一段回油管与内燃机缸体相连;而该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主油箱、副油箱上的回油管相连。供油三通阀和回油三通阀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既可采用单旋塞三通阀,也可以选用双旋塞三通阀。其有益效果是:主、副油箱中可以灌装不同标号的柴油,便于司机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选择某个标号的燃油,进而获得最低的运输成本。

    螺旋折流板支撑波槽管束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754042Y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200420054095.7

    申请日:2004-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折流板支撑波槽管束换热器,它包括换热器壳体、螺旋折流板、波槽传热管、管板、封头及壳程进出口接管,其特征在于采用具有双侧强化换热能力的波槽传热管替代传统的光滑传热管,并穿过连续曲面螺旋折流板上的透孔而被固定和支撑,换热器壳体中心有贯穿折流板的中心轴管,中心轴管插入并固定在两端管板的中心孔中。与传统的换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传热效率高、壳程流动阻力小等特点,实现了强化换热技术与新型折流板支撑的理想结合。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水-水换热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