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9792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710282839.2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B63H23/34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螺旋桨被缠绕后损伤的轴端部连接装置,包括外圈、内圈,外圈与桨毂相连,内圈与艉轴相连,内圈设置在外圈的中部,外圈上加工有防损伤单元,防损伤单元包括半圆形槽、与半圆形槽位置相对的半圆形连接件以及半圆形连接件旁的挡板,半圆形槽里设置弹簧、顶在弹簧上的钢球以及与钢球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防损伤单元包括六个,内圈为梅花状,内圈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凹陷部分与其中一个防损伤单元相配合。本发明当螺旋桨的桨叶发生缠绕时,由于扭矩的急剧增大,弹簧无法承受这种突然增加的扭矩,弹簧缩回,保证了螺旋桨桨榖和艉轴端的脱离,使艉轴空转,保证了螺旋桨不会承受急剧增大的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0870944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30473.8
申请日:2018-06-19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分类号: F28D15/046 , F28D15/0233 , F28F13/00 , F28F13/06 , F28F23/00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快冷凝液回流并强化换热的水平热管,包括管壳、导热棒,管壳为中空结构,管壳的内壁安装吸液芯,管壳内部设置导热棒,导热棒上缠绕螺线圈,管壳里充有液体工质,螺线圈位于液体工质之上,管壳的左部分为蒸发段,管壳的右部分为冷凝段,螺线圈与管壳左端留有间隙,螺线圈与管壳右端壁面相接触。本发明能够加快冷凝液回流,提高热管毛细极限,同时又能通过螺线圈、导热棒以及辅助冷却室强化换热,提高热管的传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094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810630473.8
申请日:2018-06-19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快冷凝液回流并强化换热的水平热管,包括管壳、导热棒,管壳为中空结构,管壳的内壁安装吸液芯,管壳内部设置导热棒,导热棒上缠绕螺线圈,管壳里充有液体工质,螺线圈位于液体工质之上,管壳的左部分为蒸发段,管壳的右部分为冷凝段,螺线圈与管壳左端留有间隙,螺线圈与管壳右端壁面相接触。本发明能够加快冷凝液回流,提高热管毛细极限,同时又能通过螺线圈、导热棒以及辅助冷却室强化换热,提高热管的传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9792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82839.2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B63H23/34
CPC分类号: B63H23/34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螺旋桨被缠绕后损伤的轴端部连接装置,包括外圈、内圈,外圈与桨毂相连,内圈与艉轴相连,内圈设置在外圈的中部,外圈上加工有防损伤单元,防损伤单元包括半圆形槽、与半圆形槽位置相对的半圆形连接件以及半圆形连接件旁的挡板,半圆形槽里设置弹簧、顶在弹簧上的钢球以及与钢球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防损伤单元包括六个,内圈为梅花状,内圈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凹陷部分与其中一个防损伤单元相配合。本发明当螺旋桨的桨叶发生缠绕时,由于扭矩的急剧增大,弹簧无法承受这种突然增加的扭矩,弹簧缩回,保证了螺旋桨桨榖和艉轴端的脱离,使艉轴空转,保证了螺旋桨不会承受急剧增大的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206664907U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20448775.4
申请日:2017-04-26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分类号: B63H2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螺旋桨被缠绕后损伤的轴端部连接装置,包括外圈、内圈,外圈与桨毂相连,内圈与艉轴相连,内圈设置在外圈的中部,外圈上加工有防损伤单元,防损伤单元包括半圆形槽、与半圆形槽位置相对的半圆形连接件以及半圆形连接件旁的挡板,半圆形槽里设置弹簧、顶在弹簧上的钢球以及与钢球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防损伤单元包括六个,内圈为梅花状,内圈的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凹陷部分与其中一个防损伤单元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当螺旋桨的桨叶发生缠绕时,由于扭矩的急剧增大,弹簧无法承受这种突然增加的扭矩,弹簧缩回,保证了螺旋桨桨榖和艉轴端的脱离,使艉轴空转,保证了螺旋桨不会承受急剧增大的扭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333198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0943064.9
申请日:2018-06-19
申请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快冷凝液回流并强化换热的水平热管,包括管壳、导热棒,管壳为中空结构,管壳的内壁安装吸液芯,管壳内部设置导热棒,导热棒上缠绕螺线圈,管壳里充有液体工质,螺线圈位于液体工质之上,管壳的左部分为蒸发段,管壳的右部分为冷凝段,螺线圈与管壳左端留有间隙,螺线圈与管壳右端壁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快冷凝液回流,提高热管毛细极限,同时又能通过螺线圈、导热棒以及辅助冷却室强化换热,提高热管的传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