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04164A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710164025.9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苯醌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制备方法:将苯酚类化合物和碱加入到反应管中,然后加入水和有机溶剂,空气氛围下,在室温至60°C温度下反应1~2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萃取剂,萃取,过滤,浓缩,柱层析提纯,得到联苯醌类化合物,产率在50~90%。反应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碱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001:1–0.999:1。
-
公开(公告)号:CN10878246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491866.5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A01K67/033 , A01N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 A01N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简易有效的长期保藏实验用秀丽隐杆线虫的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保藏实验用秀丽隐杆线虫方法的不足,采用一种固/液混合态的培养基培养秀丽隐杆线虫达到长期(5‑7个月)保藏秀丽隐杆线虫的目的。保藏操作简易、实验方法简单、线虫复苏时间短且成活率高是本发明的突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935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09102.1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12Q1/6851 ,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苔藓虫在海洋污损中早期附着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苔藓虫特异性引物的设计;(2)污损早期不同涂层表面海水污损样本的采集和基因组提取;(3)利用苔藓虫特异性引物对上述基因组样本进行PCR扩增来定量检测苔藓虫的附着程度。本发明基于海洋污损真核生物苔藓虫的18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纯培养体系的苔藓虫附着测定方法,为海水现场污损样本中苔藓虫的附着程度检测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技术手段。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室内纯培养体系中不同涂层表面的苔藓虫附着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7531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85784.X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9D183/04 , C09D5/16 , C09D7/62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羧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 modifie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cMWNTs)作为纳米添加剂抑制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生物膜中附着污损真核生物生长的方法。通过将不同种类cMWNTs引入PDMS成膜体系,制备不同种类cMWNTs‑PDMS复合涂层,利用cMWNTs添加剂有效降低和改变PDMS表面附着污损真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及丰度,抑制污损真核生物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782466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491866.5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A01K67/033 ,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简易有效的长期保藏实验用秀丽隐杆线虫的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保藏实验用秀丽隐杆线虫方法的不足,采用一种固/液混合态的培养基培养秀丽隐杆线虫达到长期(5‑7个月)保藏秀丽隐杆线虫的目的。保藏操作简易、实验方法简单、线虫复苏时间短且成活率高是本发明的突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79609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68290.8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属特异性引物定量检测污损早期不同涂层表面6种菌属附着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以海上挂板表面样品中测得的6种菌属(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超微细菌属(Glaciecola)、简纳西氏菌属(Jannasch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亚硫酸盐杆菌属(Sulfitobacter))为对象,设计对应的特异性引物;(2)污损早期不同涂层表面海水污损样本的采集和宏基因组提取;(3)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来定量检测6种对应菌属的附着程度。本发明基于海洋污损原核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中的特异性序列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为在种、属水平上检测样品中污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技术手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