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制备有机磷农药检测用可视化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819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37362.X

    申请日:2013-11-04

    Abstract: 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制备有机磷农药检测用可视化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属于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配制带有负电荷的量子点溶液和带有正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将量子点溶液与聚电解质溶液交替打印到基底材料上,得到聚电解质/量子点多层薄膜;在聚电解质/量子点多层薄膜上交替滴加聚电解质和乙酰胆碱酯酶。本发明采用办公用喷墨打印机在基底材料上制备可视化生物芯片并应用于有机农药残留检测,通过控制打印次数,可以获得不同信号强度的量子点多层薄膜,通过控制酶的组装浓度和蛋白质层数还可以进一步改善传感器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重复性好、精度高、检测限低、传感器结构可控、可进行现地快速检测。

    还原态铵钨青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6744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90453.2

    申请日:2013-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还原态铵钨青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氧化物材料的制备领域。本发明在溶剂热条件下,以有机长链高沸点酸为反应媒介,有机钨源和有机高沸点胺为原料,在非水环境下一步控制合成铵钨青铜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的样品为六角相铵钨青铜纳米晶体,尺寸在80~500nm之间可以进行调控,形态均匀,粒径分布窄,化学价态为W6+和W5+混合存在,富含自由电子。此外,本发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强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含有纳米粒子的薄膜可以有效的屏蔽掉780~2500nm的近红外线并且保持对可见光的较高透过率。

    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净化废水的蒸发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9581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55913.1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净化废水的蒸发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经过超声处理,将光热转换剂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步骤二:通过抽滤的方式将光热转换剂沉积在洁净的衬底表面;步骤三:将沉积有光热转换剂的衬底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步骤四:将盛有硅烷试剂的表面皿与步骤三真空干燥后的沉积有光热转换剂的衬底分开放置于同一干燥器中,室温下抽真空,使硅烷试剂沉积到光热转换剂表面,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具有良好疏水性的蒸发器。本发明通过设计蒸发器,将太阳能定位到气‑液界面,充分提高了太阳能加热效率,实现了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废水净化的目标,在净化多种污染物的废水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氮化钛纳米棒阵列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2928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59571.6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钛纳米棒阵列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应用,基于氮化钛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好的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及在碳布上原位生长的纳米棒阵列结构等特点,对Geobacter-soli产电菌高效富集,富集率达97.2%,进而有效改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氮化钛纳米阳极对Geobacter-soli产电菌的高效富集,从根本上克服了当前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电能低,运行不稳定等缺点,其对Geobacter-soli产电菌的高富集率也是目前所研究阳极材料中最高的。因此,可将氮化钛纳米棒阵列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有效改善电池的产电功率及电能输出稳定性。

    一种负载石墨烯与二硫化铁复合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4829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0015899.8

    申请日:2017-01-10

    Abstract: 一种负载石墨烯与二硫化铁复合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材料、能源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将三氯化铁和硫脲溶液逐滴滴入反应釜内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密封反应釜,在温度为140℃~200℃之间水热反应12~24 h,得水凝胶样品;(2)将水凝胶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冷冻干燥后粉碎得到石墨烯与二硫化铁复合物纳米粉体;(3)将纳米粉体与浓度为5%的Nafion溶液和异丙醇、去离子水混合震荡均匀后,涂覆在碳布上,碳布用固定件固定,碳布晾干制得阳极。本发明的优点是合成步骤十分简单,获得粒子形貌均匀,石墨烯片层堆叠形成孔结构发达,电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能够获得很好的性能。

    一种负载石墨烯与二硫化铁复合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48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15899.8

    申请日:2017-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H01M4/583 H01M4/5815 H01M4/625 H01M8/16

    Abstract: 一种负载石墨烯与二硫化铁复合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材料、能源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将三氯化铁和硫脲溶液逐滴滴入反应釜内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密封反应釜,在温度为140℃~200℃之间水热反应12~24 h,得水凝胶样品;(2)将水凝胶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冷冻干燥后粉碎得到石墨烯与二硫化铁复合物纳米粉体;(3)将纳米粉体与浓度为5%的Nafion溶液和异丙醇、去离子水混合震荡均匀后,涂覆在碳布上,碳布用固定件固定,碳布晾干制得阳极。本发明的优点是合成步骤十分简单,获得粒子形貌均匀,石墨烯片层堆叠形成孔结构发达,电化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能够获得很好的性能。

    一种源自球果的三维多孔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2104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1811582877.0

    申请日:2018-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自球果的三维多孔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三维多孔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采集回来的球果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干燥;(2)将干燥后的球果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下进行高温热处理碳化,形成多杂原子掺杂的生物炭。上述方法制备的源自球果的三维多孔生物炭可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本发明在惰性氛围下将球果通过简单的热处理碳化获得多杂原子掺杂、具有三维独立结构的多孔生物炭。源自球果的多孔生物炭作为独立的阳极能够快速启动微生物燃料电池,并且能够获得显著高于商业三维材料的电压和功率密度,且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可量化生产。

    碳化铌纳米粒子修饰的碳布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6464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79479.7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铌纳米粒子修饰的碳布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碳布裁剪,洗涤,置于烘箱内干燥;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碳布进行活化,洗涤,然后置于烘箱内干燥;步骤三:将碳化铌材料、粘结剂、异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震荡均匀后得到碳化铌分散液,将其涂覆在步骤二得到的碳布上,用固定件固定,晾干后即得到阳极,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水介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本发明的原料成本低廉、制备步骤简单,因碳化铌纳米材料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性质,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从而加快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速度,并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

    一种在碳化丝瓜络上负载MXene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021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84413.9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一种在碳化丝瓜络上负载MXene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材料、能源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将成熟的丝瓜络切块,超声洗涤后,烘干;将丝瓜络块置于管式炉内,在氮气氛围内进行碳化,利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对得到的丝瓜络碳材料进行超声洗涤,烘干后得到碳化丝瓜络材料;将MXene材料、粘结剂、异丙醇及去离子水混合震荡均匀后,涂覆在碳化丝瓜络上,用固定件固定,晾干后制得阳极。本发明原料成本低廉、制备步骤简单,MXene材料的层状结构及丝瓜络的多孔网状结构均有利于传质,而且MXene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从而加快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启动速度,并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

    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平台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3288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96810.9

    申请日:2016-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6916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平台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检测平台包括以下两部分:(1)电化学阻抗芯片:用于捕获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2)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用于鉴定以及定量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不需要复杂设备的前提下,本发明的检测平台对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限为1CFU/mL。相比其他检测方法,此检测平台检测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本发明的建立和应用将缩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的检测周期,可为今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的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于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与识别、医疗诊断以及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