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6286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76913.0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形成并分离单质硫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反应装置内设有分离膜,分离膜为生物膜‑微滤膜双层结构;分离膜将反应装置分为反应区与聚集区,生物膜位于反应区一侧,微滤膜位于聚集区一侧;收集装置分为气体收集装置与液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反应装置排出的气体,液体收集装置收集反应装置排出的液体与固体,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反应区,液体收集装置连接聚集区。本发明将原位形成和分离固体颗粒物的概念引入膜生物反应器,利用水流压力将微生物表面形成的单质硫即时穿过微滤膜,并将穿过微滤膜的单质硫及时收集,即硫化物氧化成为单质硫,不会发生单质硫过度氧化或还原。
-
公开(公告)号:CN104450592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850374.2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信息分离反硝化脱硫细菌的方法,它涉及反硝化脱硫细菌的筛选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首先采集污泥,然后对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群丰度波动和空间生态分布信息,根据群落组成与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筛选方法。在不同的筛选方法下,对目标菌属采用夹层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挑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反复多次后,得单一菌落。共筛选到两类反硝化脱硫菌株,一类为自养反硝化脱硫菌即硫杆菌属;一类为异养反硝化脱硫菌,分别属于索氏菌属、固氮弧菌属、弓形杆菌属、苍白杆菌属。菌株筛选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所显示的群落结构信息一致,为强化废水生物处理效能提供了微生物资源。此外,还对这些菌株的代谢特征进行了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172156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29347.1
申请日:2013-04-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硫回收混凝斜板沉淀装置及利用其进行生物硫分离的方法,它涉及废水资源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回收装置及利用其进行生物硫分离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反硝化脱硫工艺出水中生物硫回收技术中存在生物硫与出水分离难和生物硫回收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一种硫回收混凝斜板沉淀装置包括进水管、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和出水管;混合池内设置混合数字搅拌机;絮凝池内设置絮凝数字搅拌机;沉淀池内设有斜板。利用硫回收混凝斜板沉淀装置进行生物硫分离的方法:一、混合;二、絮凝;三、沉淀分离;即得到生物硫分离后的沉淀物和上清液。本发明可用于对含生物硫污水的生物硫分离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5198176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36760.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套筒型分相厌氧反应器及应用其处理含硫含氮废水的调控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及应用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两级厌氧反应器设备占地面积大,管路连接复杂的问题。该套筒型分相厌氧反应器包括内筒、外筒、布水装置和两个三相分离装置,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在内筒的底部安装有布水装置,在内筒的上部设置三相分离装置,在内筒筒壁上开有出水口,围水堰与内筒的外筒壁围成沉淀区,围水堰的底板上固定有多个下降管,下降管延伸至外筒的底部。本发明套筒式两级厌氧反应器的布置紧密,占地面积小,管理控制简单,实现了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废水的水解酸化和厌氧产甲烷两级生化处理过程,提高了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17215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129347.1
申请日:2013-04-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硫回收混凝斜板沉淀装置及利用其进行生物硫分离的方法,它涉及废水资源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回收装置及利用其进行生物硫分离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反硝化脱硫工艺出水中生物硫回收技术中存在生物硫与出水分离难和生物硫回收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一种硫回收混凝斜板沉淀装置包括进水管、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和出水管;混合池内设置混合数字搅拌机;絮凝池内设置絮凝数字搅拌机;沉淀池内设有斜板。利用硫回收混凝斜板沉淀装置进行生物硫分离的方法:一、混合;二、絮凝;三、沉淀分离;即得到生物硫分离后的沉淀物和上清液。本发明可用于对含生物硫污水的生物硫分离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5198176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736760.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30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套筒型分相厌氧反应器及应用其处理含硫含氮废水的调控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及应用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两级厌氧反应器设备占地面积大,管路连接复杂的问题。该套筒型分相厌氧反应器包括内筒、外筒、布水装置和两个三相分离装置,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在内筒的底部安装有布水装置,在内筒的上部设置三相分离装置,在内筒筒壁上开有出水口,围水堰与内筒的外筒壁围成沉淀区,围水堰的底板上固定有多个下降管,下降管延伸至外筒的底部。本发明套筒式两级厌氧反应器的布置紧密,占地面积小,管理控制简单,实现了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废水的水解酸化和厌氧产甲烷两级生化处理过程,提高了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86286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0776913.0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形成并分离单质硫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反应装置内设有分离膜,分离膜为生物膜‑微滤膜双层结构;分离膜将反应装置分为反应区与聚集区,生物膜位于反应区一侧,微滤膜位于聚集区一侧;收集装置分为气体收集装置与液体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反应装置排出的气体,液体收集装置收集反应装置排出的液体与固体,气体收集装置连接反应区,液体收集装置连接聚集区。本发明将原位形成和分离固体颗粒物的概念引入膜生物反应器,利用水流压力将微生物表面形成的单质硫即时穿过微滤膜,并将穿过微滤膜的单质硫及时收集,即硫化物氧化成为单质硫,不会发生单质硫过度氧化或还原。
-
公开(公告)号:CN10931992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301388.3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28 , C02F3/0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化学系统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方法及装置,涉及水处理领域,所述电化学系统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装置包括反应器、电化学组件以及硫颗粒,其中:所述反应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电化学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器内,所述电化学组件包括阳极与阴极,所述阳极的材质为碳,所述阴极的材质为导电金属;工作状态时,所述阴极的表面富集自养反硝化功能菌;所述硫颗粒填充于所述电化学组件内;工作状态时,所述硫颗粒的表面富集自养反硝化功能菌。本发明提供的电化学系统耦合硫自养反硝化的装置,通过将硫自养反硝化法与氢自养反硝化法相耦合,在硫、氢和电极的复合电子供体作用下实现快速、高效脱氮。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914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484595.8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30
Abstract: 应用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厌氧兼微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方法,它涉及处理含硫废水的折流板反应器及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折流板反应器的第一个格室负荷高及废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反应器由器顶、器底、器壁、导流装置和曝气装置组成,圆柱形反应器被低导流板隔成四个格室,经过器底轴线上与低导流板相邻设置有高导流板,低导流板与器底之间还设置有下端导流板。处理方法:一、四个格室中填充活性污泥,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二、有机废水通过导流装置依次流入各格室,控制第三格室废水溶解氧浓度;三、一部分废水回流,其余废水排出。本发明通过回流降低第一个格室负荷冲击,利用微氧曝气装置提高出水水质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91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84595.8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厌氧兼微氧折流板反应器及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方法,它涉及处理含硫废水的折流板反应器及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方法。它要解决现有折流板反应器的第一个格室负荷高及废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反应器由器顶、器底、器壁、导流装置和曝气装置组成,圆柱形反应器被低导流板隔成四个格室,经过器底轴线上与低导流板相邻设置有高导流板,低导流板与器底之间还设置有下端导流板。处理方法:一、四个格室中填充活性污泥,控制反应器内温度;二、有机废水通过导流装置依次流入各格室,控制第三格室废水溶解氧浓度;三、一部分废水回流,其余废水排出。本发明通过回流降低第一个格室负荷冲击,利用微氧曝气装置提高出水水质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