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7754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591730.1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柔性直流输电领域,解决了现有非隔离型高压DC/DC变换器存在器件应力大、系统损耗大和体积大的问题。变换器:二极管串D1和二极管串D2串联在直流低压侧正极与直流高压侧正极之间,二极管串D3和二极管串D4串联在直流低压侧正、负极之间。开关S1和开关S2分别与二极管串D2和二极管串D4并联。半桥子模块串与电感L串联在二极管串D1和二极管串D2的公共端与二极管串D3和二极管串D4的公共端之间。控制方法:根据直流低压侧与直流高压侧之间的功率传输方向设置开关S1和开关S2的通断状态;控制半桥子模块串的充、放电状态,进而在发生功率传输时,维持能量平衡。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19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91645.4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MMC运行原理推导MMC数学模型;步骤二、设计数字物理接口折算系数,保证MMC实验平台的响应通过数字物理接口折算系数等效为对应大功率MMC换流站的响应;步骤三、根据MMC运行特点对其数学模型进行化简,将MMC的每个桥臂等效为一个受调制波控制的可变电容,MMC每相等效为上下桥臂电感、桥臂寄生电阻以及等效的可变电容构成的RLC串联支路,考虑到折算系数对电路参数的影响,推导s域下经折算系数变换后的DIM法补偿阻抗。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满足数字物理混和仿真系统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191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791645.4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MMC运行原理推导MMC数学模型;步骤二、设计数字物理接口折算系数,保证MMC实验平台的响应通过数字物理接口折算系数等效为对应大功率MMC换流站的响应;步骤三、根据MMC运行特点对其数学模型进行化简,将MMC的每个桥臂等效为一个受调制波控制的可变电容,MMC每相等效为上下桥臂电感、桥臂寄生电阻以及等效的可变电容构成的RLC串联支路,考虑到折算系数对电路参数的影响,推导s域下经折算系数变换后的DIM法补偿阻抗。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满足数字物理混和仿真系统稳定性和精确性要求。

    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77544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10591730.1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柔性直流输电领域,解决了现有非隔离型高压DC/DC变换器存在器件应力大、系统损耗大和体积大的问题。变换器:二极管串D1和二极管串D2串联在直流低压侧正极与直流高压侧正极之间,二极管串D3和二极管串D4串联在直流低压侧正、负极之间。开关S1和开关S2分别与二极管串D2和二极管串D4并联。半桥子模块串与电感L串联在二极管串D1和二极管串D2的公共端与二极管串D3和二极管串D4的公共端之间。控制方法:根据直流低压侧与直流高压侧之间的功率传输方向设置开关S1和开关S2的通断状态;控制半桥子模块串的充、放电状态,进而在发生功率传输时,维持能量平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