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防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18477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310555.5

    申请日:2009-11-27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防冻系统,它涉及一种集热器防冻系统。本发明解决了排回和排空系统极易造成系统中残留水份,造成阀门及管道的冻裂问题,以及防冻液系统初投资大和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本发明由污水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和热用户末端依次通过循环工质进入管连通,污水换热器和热用户末端通过循环工质回流管连通,循环水泵安装在循环工质进入管上,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循环工质进入管连通,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与循环工质回流管连通,第一阀门安装在第一连通管上,第二阀门安装在循环工质回流管上,高温污水管和低温污水管均安装在污水换热器上。本发明降低了太阳能集热器防冻液系统的初投资,杜绝了环境污染和管道及阀门冻裂问题。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新风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46435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209825.9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新风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新风处理机组。本发明解决了再热式送风系统存在风处理过程中冷热量抵消,能耗较高的问题。所述新风处理机组还包括送风热回收器;所述新风管路的一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与新风管路和排风热回收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与送风热回收器和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和送风热回收器之间的新风管路上,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送风段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本发明通过送风热回收器,有效解决了冷热量抵消问题,降低了系统能耗。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新风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46435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09825.9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新风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新风处理机组。本发明解决了再热式送风系统存在风处理过程中冷热量抵消,能耗较高的问题。所述新风处理机组还包括送风热回收器;所述新风管路的一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与新风管路和排风热回收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与送风热回收器和第二连接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和送风热回收器之间的新风管路上,所述第二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送风段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本发明通过送风热回收器,有效解决了冷热量抵消问题,降低了系统能耗。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空气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24430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09740.0

    申请日:2008-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2

    Abstract: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针对再热式送风系统冷热量抵消,能耗高问题。回风管路与混合段连通,新风管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第三连接管路的两端与回风管路和排风热回收器连通,第五连接管路的两端与新风管路和排风热回收器连通,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与回风、新风管路连通,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与送风热回收器和回风管路连通,第四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五连接管路之间的新风管路上,第一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一、二连接管路之间的回风管路上,第二、三和五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三和五连接管路上,送风段通过第六连接管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本发明通过送风热回收器,有效解决了冷热量抵消问题,降低了系统能耗。

    回收隧道风热量的地源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655294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072789.0

    申请日:2009-0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Abstract: 回收隧道风热量的地源热泵系统,它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地下隧道把风的热量带到室外,同时使用其它热源为站台供暖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能源浪费问题。地源热泵系统还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隧道风热量采集装置和定压装置,隧道风热量采集装置为由多个并联的地埋管和循环水泵串联组成的回路,定压装置由补给水箱和定压补给水泵串联而成,每个蒸发器的进液端与进口阀连接,每个蒸发器的出液端与出口阀连接,循环水泵与进口阀连通,热泵、进口阀、隧道风热量采集装置、出口阀和热泵构成回路,循环水泵通过管路与定压补给水泵连通。本发明用于回收地铁在隧道内行驶时产生的风的热量。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4098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09839.0

    申请日:2008-12-30

    Abstract: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气处理采用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处理的方式,能量无法梯级利用,造成系统很难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问题。上层处理机组包括上层加湿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上层表冷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加湿器,下层处理机组包括下层加湿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下层表冷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加湿器,回风进风口固定在上层处理机组初端的上箱体上,管道的一端与回风进风口相连通,本发明的上层处理机组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这种先处理后混合的方式,实现了大温差小流量和能量的梯级利用。

    基于送风热回收和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07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09755.7

    申请日:2008-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63

    Abstract: 基于送风热回收和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送风集中处理的空调机组,无法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空气冷却处理所达到露点较低,再热式送风易造成冷热量抵消,加大系统能耗的问题。本发明出风口与送风热回收器的送风通道的入口相连通,送风管道与送风热回收器的送风通道的出口相连通,第二管道的一端与送风热回收器的送风热回收管道的出口相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下层处理机组的初端相连通。本发明增加一个送风热回收器,因此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成本造价低。通过送风热回收器,有效地解决了冷热量的抵消问题,降低了系统能耗,提高了空气冷却处理的露点温度,从而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空气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24430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209740.0

    申请日:2008-12-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2

    Abstract: 带有送风热回收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针对再热式送风系统冷热量抵消,能耗高问题。回风管路与混合段连通,新风管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第三连接管路的两端与回风管路和排风热回收器连通,第五连接管路的两端与新风管路和排风热回收器连通,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与回风、新风管路连通,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与送风热回收器和回风管路连通,第四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五连接管路之间的新风管路上,第一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一、二连接管路之间的回风管路上,第二、三和五风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三和五连接管路上,送风段通过第六连接管路与送风热回收器连通。本发明通过送风热回收器,有效解决了冷热量抵消问题,降低了系统能耗。

    一种具有自我防冻功能的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738036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312383.5

    申请日:2009-12-28

    Abstract: 一种具有自我防冻功能的冷水机组,它涉及一种冷水机组。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冷水机组在防冻时开启循环泵运行,循环泵的功率大,造成能量的浪费、系统运行成本高及在机组停机的情况下循环泵不能用于其它方面的问题。冷凝器分别与第一逆止阀和第二逆止阀连通,第二逆止阀与第一防冻循环水泵连通,第一防冻循环水泵与第一水管路温度传感器连通,第一水管路温度传感器与冷凝器连通;蒸发器分别与第三逆止阀和第四逆止阀连通,第四逆止阀与第二防冻循环水泵连通,第二防冻循环水泵与第二水管路温度传感器连通,第二水管路温度传感器与蒸发器连通。本发明用于多热源供热或多冷源供冷的系统中或用在一般的单热源或单冷源系统中。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1440983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209839.0

    申请日:2008-12-30

    Abstract: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它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机组。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气处理采用新风与回风先混合、后处理的方式,能量无法梯级利用,造成系统很难实现大温差小流量的问题。上层处理机组包括上层加湿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上层表冷器、上层加热盘管和上层加湿器,下层处理机组包括下层加湿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表冷器,按照风的走向依次设置为下层表冷器、下层加热盘管和下层加湿器,回风进风口固定在上层处理机组初端的上箱体上,管道的一端与回风进风口相连通,本发明的上层处理机组处理回风、下层处理机组处理新风或新风加部分回风,这种先处理后混合的方式,实现了大温差小流量和能量的梯级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