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45632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98663.9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5H1/30
Abstract: 角向速度连续可调的等离子体射流源及该射流源的使用方法,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射流源。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等离子体射流源角向速度不能够连续可调,且达不到高密度、高角向速度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角向速度连续可调的等离子体射流源及该射流源的使用方法,把传统的圆柱形霍尔等离子体射流源改进为圆环形,并在该圆环形霍尔等离子体射流源基础上增加角向加速器,保证了高角向速度;同时电源给励磁线圈电流能够生成磁通,通过改变励磁线圈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能够使霍尔等离子体射流源和角向加速器通道内的磁场连续可调。本发明所述的角向速度连续可调的等离子体射流源及该射流源的使用方法,对等离子体质量分离器等多种工程设备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983861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9189.3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29/00
Abstract: 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装置,属于电磁场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在并没有令两者相遇并发生相互作用的装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主波导管、弯波导管和副波导管;主波导管、弯波导管和副波导管依次连接在一起组成连通的腔体,弯波导管的管路同时垂直主波导管和副波导管;垂直主波导管和副波导管相互平行;在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微波源和等离子发射器,其中,微波源位于副波导管的末端,等离子发射器位于主波导管的末端,在微波源至弯波导管之间的副波导管上依次设置有铁氧体绝缘衰减器、定向耦合器、功率匹配器和微波窗;主波导管的末端管路上设置有多个吸波负载,主波导管的管路与泵源连通;在主波导管的首端设置H11波激励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945632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198663.9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5H1/30
Abstract: 角向速度连续可调的等离子体射流源及该射流源的使用方法,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射流源。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等离子体射流源角向速度不能够连续可调,且达不到高密度、高角向速度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角向速度连续可调的等离子体射流源及该射流源的使用方法,把传统的圆柱形霍尔等离子体射流源改进为圆环形,并在该圆环形霍尔等离子体射流源基础上增加角向加速器,保证了高角向速度;同时电源给励磁线圈电流能够生成磁通,通过改变励磁线圈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能够使霍尔等离子体射流源和角向加速器通道内的磁场连续可调。本发明所述的角向速度连续可调的等离子体射流源及该射流源的使用方法,对等离子体质量分离器等多种工程设备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972005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9200.6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电子枪用电子束流收束装置,涉及电磁场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子枪的电子束流可控性低,准确度低,导致电子无法收束而发散的问题。通过本发明能够自由调节电子枪中射出的电子束的射出点,通过调节励磁电流的大小,即可改变磁场的强度,同时线圈本身的形状及长度也容易调整,因此本发明使用励磁线圈的方法产生径向磁场,通过磁场的洛伦兹力控制电荷的运动,进而达到控制电子束流射出点的目的,准确度同比提高了20%。本发明适用于电磁场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943304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98665.8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磁通密度连续可调均匀轴向磁场的产生装置及该装置产生连续可调均匀轴向磁场方法,涉及构建特殊位形磁场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磁通密度轴向磁场产生装置结构复杂和现有磁通密度轴向磁场产生装置和方法产生的磁场不稳定,不可调的问题。本发明的内线圈环绕在圆柱铁芯上,两个圆形内磁极分别固定在圆柱铁芯的两端,两个圆形环外磁极分别固定在圆筒形外壳的两端,外线圈固定在圆筒形外壳的内侧,且外线圈成圆环形缠绕排列,圆筒形外壳同轴套在圆柱铁芯的外侧,两个圆形环外磁极分别与两个圆形内磁极位于同一平面,且两个圆形环外磁极与两个圆形内磁极不相连;电源同时为外线圈和内线圈提供电流。本发明适用于产生连续可调均匀轴向磁场。
-
公开(公告)号:CN103983861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10219189.3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29/00
Abstract: 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装置,属于电磁场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在并没有令两者相遇并发生相互作用的装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主波导管、弯波导管和副波导管;主波导管、弯波导管和副波导管依次连接在一起组成连通的腔体,弯波导管的管路同时垂直主波导管和副波导管;垂直主波导管和副波导管相互平行;在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微波源和等离子发射器,其中,微波源位于副波导管的末端,等离子发射器位于主波导管的末端,在微波源至弯波导管之间的副波导管上依次设置有铁氧体绝缘衰减器、定向耦合器、功率匹配器和微波窗;主波导管的末端管路上设置有多个吸波负载,主波导管的管路与泵源连通;在主波导管的首端设置H11波激励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