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5815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0475622.8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内腔腔壁冷凝和潜热利用耦合的海水淡化装置。吸水布利用毛细力,通过吸水布将少量且定量的海水转移至固定位置,将光热转化所得到的一定热量集中供应给这部分海水,使其快速产生水蒸气,避免厚层海水及自然流动海水因对流和导热以及海水空间位置的转移而产生的较大的热损,从而实现热的高效利用;通过热量的转移和蒸汽发生位置与移动方向的定向,以薄铜板为分隔面,将光热转化和蒸汽的发生与冷凝进行分隔,避免蒸汽冷凝在自然太阳光输入方向所经过的双层玻璃封盖内表面,导致透光率明显降低;同时,将蒸汽的发生与冷凝集中在同一区域,通过对低温海水分布位置的设计,可实现少部分冷凝热的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2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485908.4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发冷凝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内表面蒸发冷凝的丝管复合结构。包括冷凝铜管和附管铜丝束,所述的附管铜丝束设置有多个,多个附管铜丝束连接在冷凝铜管上。本发明中的针状的附管束状铜丝极大限度地增大与高浓度水蒸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因附管束状铜丝表面难以形成膜状冷凝,而采用滴状冷凝的方式将蒸汽发生部的热量迅速导出,并使冷凝液滴沿附管束状铜丝径直下滑转移至低浓度蒸气处,冷凝铜管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铜管,较大限度吸收更多热量,以实现及时快速地冷却附管束状铜丝,促进蒸气的发生和冷凝;材料廉价易得,制作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865815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75622.8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内腔腔壁冷凝和潜热利用耦合的海水淡化装置。吸水布利用毛细力,通过吸水布将少量且定量的海水转移至固定位置,将光热转化所得到的一定热量集中供应给这部分海水,使其快速产生水蒸气,避免厚层海水及自然流动海水因对流和导热以及海水空间位置的转移而产生的较大的热损,从而实现热的高效利用;通过热量的转移和蒸汽发生位置与移动方向的定向,以薄铜板为分隔面,将光热转化和蒸汽的发生与冷凝进行分隔,避免蒸汽冷凝在自然太阳光输入方向所经过的双层玻璃封盖内表面,导致透光率明显降低;同时,将蒸汽的发生与冷凝集中在同一区域,通过对低温海水分布位置的设计,可实现少部分冷凝热的回收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