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7735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064876.7

    申请日:2008-07-07

    Abstract: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控制方法,它涉及一种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控制方法。本发明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最优的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的实时控制。本发明的主要步骤为:给定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总喷油量Q、给定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最优壁面压力分布P、利用均匀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燃油分配、给出n组点的壁面压力分布P1……Pn、计算Δ1……Δn、建立拟合函数、建立罚函数、建立目标函数、将计算的喷油量分配送入到超燃冲压发动机中。本方法将其燃烧室内部壁面压力分布控制问题转化为含约束的稳态优化的数学问题,并且采用基于未知模型的稳态优化算法,可以克服超燃冲压发动机对象复杂,难以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困难。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一维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9480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071932.4

    申请日:2009-04-30

    Inventor: 鲍文 李文静 崔涛

    Abstract: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一维评价方法,它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评价方法。本方法实现对燃烧工况经济性能的快速评估;并扩大现有一维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使之具有普适性。本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确定入口条件及压力分布、给出燃烧效率初值η0、确定燃烧室截面各成分质量分数g、确定燃烧室某一截面处的静温Tkc、求出燃烧混合物焓值Hkc及平均分子量μkc、求出燃烧室截面当地声速a及马赫数M、确定燃烧室壁面摩擦系数cf及沿流动方向耗散力Xo、求出燃烧混合物流速w、燃烧室壁面单位热流qw、燃烧效率η的计算值、判断燃烧效率与初值是否相同。应用本方法可以对超声速燃烧效率及相关热动和气动参数进行快速分析,并最终得到燃烧效率及相关参数沿燃烧室轴向的一维分布规律。

    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最优分类面的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0848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710144717.3

    申请日:2007-12-03

    Abstract: 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最优分类面的获取方法,它涉及的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还不能准确的得到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的最优分类面,导致控制系统不能快速对当前进气道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的问题。该方法的步骤为:通过风洞试验或者数值模拟得起动/不起动模式分类的训练样本;根据流量捕获特性定义工作模式和分类规则;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特征选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不同传感器组合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优分类面。本发明能快速得到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的最优分类面,并能得到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两种模式之间的隔离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测量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一维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9480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071932.4

    申请日:2009-04-30

    Inventor: 鲍文 李文静 崔涛

    Abstract: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一维评价方法,它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评价方法。本方法实现对燃烧工况经济性能的快速评估;并扩大现有一维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使之具有普适性。本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确定入口条件及压力分布、给出燃烧效率初值η0、确定燃烧室截面各成分质量分数g、确定燃烧混合物温度Tkc、求出燃烧混合物焓值Hkc及平均分子量μkc、求出燃烧室截面当地声速a及马赫数M、确定燃烧室壁面摩擦系数cf及沿流动方向耗散力Xo、求出燃烧混合物流速w、燃烧室壁面热流qw、燃烧效率计算值η、判断燃烧效率与初值是否相同。应用本方法可以对超声速燃烧效率及相关热动和气动参数进行快速分析,并最终得到燃烧效率及相关参数沿燃烧室轴向的一维分布规律。

    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的融合分类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859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710144905.6

    申请日:2007-12-24

    Abstract: 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的融合分类测定方法,它涉及的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还不能解决测量噪声和传感器故障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分类精度的影响,导致控制系统对当前进气道工作状态出现误判的问题。该方法的步骤为:通过风洞试验或者数值模拟得起动/不起动模式分类的训练样本;根据流量捕获特性定义工作模式和分类规则;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特征选择;用模糊输出支持向量机方法获取隶属度函数;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对不同分类器组合进行融合分类。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测量噪声和传感器故障对进气道起动/不起动模式分类精度的影响,大幅提高进气道起动/不起动分类器的鲁棒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