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6559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0761971.2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流场调控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隔离段激波串突跳的分布式自适应流动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在隔离段壁面上分布射流阵列并通过对稳压腔(2‑4)分段控制来实现隔离段内前后压力的连通,将抽取下游四角的低速附面层气流,然后通过回流管压入上游的分布式射流槽(2‑3)对核心流进行分布式预压缩。本发明用以解决隔离段壁面压力分布不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065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761971.2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流场调控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隔离段激波串突跳的分布式自适应流动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在隔离段壁面上分布射流阵列并通过对稳压腔(2‑4)分段控制来实现隔离段内前后压力的连通,将抽取下游四角的低速附面层气流,然后通过回流管压入上游的分布式射流槽(2‑3)对核心流进行分布式预压缩。本发明用以解决隔离段壁面压力分布不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2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973335.6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失稳监测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识别方法。步骤1:采集进气道起动和不起动状态下,最佳压力测点上的压力数据;步骤2:利用步骤1的压力数据训练支持向量机模型;步骤3:基于步骤2训练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分类准则;步骤4:在获得最佳压力测点上的压力数据后,带入准则中即可判断进气道的工作状态。本发明用以解决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准则建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235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43317.3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降维和重构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步骤1:获取高超声速进气道顶壁和底壁的压力分布;步骤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数据矩阵X;步骤3:基于数据矩阵X使用主成分分析算法进行异常检测;步骤4:基于异常检测得到数据样本的异常得分从而判断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不起动的问题。本发明用于解决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会带来进气道性能的大幅下降,流场参数振荡加剧,甚至引起发动机熄火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113842.9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公开(公告)号:CN116241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094338.9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2K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串前缘位置的安全裕度表征的保护控制方法。步骤1:确定进气道的安全裕度表征;步骤2:基于步骤1进气道的安全裕度表征,选取激波串的目标位置;步骤3:基于步骤2选取的激波串的目标位置,监测进气道的安全裕度;步骤4:基于步骤3监测进气道的安全裕度,对进气道裕度进行闭环控制。本发明能够在进气道出现不起动时及时地对工作状态进行识别,更重要的是能够避免进气道不起动的发生,对进气道实施安全裕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37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13842.9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CN)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转式进气道中激波串前缘位置数学模型的修正方法。步骤1:记录内转式进气道中激波串长度经验公式中的关键参数;步骤2:修正步骤1的经验公式中动量厚度雷诺数Reθ的幂指数K;步骤3:对步骤1的经验公式,引入激波串的非对称程度变量Dasym;步骤4:修正非对称程度变量Dasym的幂指数;步骤5:将已修正的数学模型所预测的激波串前缘位置与实际测量的激波串前缘位置进行对比;若误差小,则修正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准确估计内转式进气道中激波串的前缘位置;若误差较大,返回步骤2,继续修正数学模型直至误差符合要求为止。用以解决内转式进气道复杂的几何构型导致原始的激波串长度经验公式,难以准确预测激波串前缘位置的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