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561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910101434.3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冰壳建筑物气候适应性并提升内部温度的方法,包括:获取冰壳建筑物的计算参数、冰壳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根据冰壳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以及冰壳建筑物的计算参数,得到冰壳建筑物的室外综合温度;根据冰壳建筑物的计算参数以及冰壳建筑物的室外综合温度,得到冰壳建筑物维持冰壳结构所需要的制冷量;根据冰壳建筑物维持冰壳结构所需要的制冷量选取热泵系统,获取热泵系统的设备参数;根据冰壳建筑物维持冰壳结构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热泵系统的设备参数,得到热泵系统向并冰壳建筑物内部供给的制热量。本发明的方法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能够在增强冰壳建筑物气候适应性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冰壳建筑物的内部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97407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11813.8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壳建筑物的供暖方法,包括:获取冰壳建筑物的构造及热工性能参数、冰壳建筑物所在地实时的气象参数、热源的供热性能参数;通过上述参数计算得到冰壳建筑物的热负荷,以及对冰壳建筑物进行热惰性分析,获取冰壳建筑物的降温特性;以冰壳建筑物的构造及热工性能参数、冰壳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热源的供热性能参数为基础,结合冰壳建筑物的室外综合温度、热负荷以及降温特性,对热源的热量进行核算。本发明冰壳建筑物利用热源进行供暖时,其通过对冰壳建筑物进行热负荷计算和热惰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热源的热量进行核算,从而判断热源的热量能否满足冰壳建筑物供暖需求,以及能否满足设定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97407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211813.8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壳建筑物的供暖方法,包括:获取冰壳建筑物的构造及热工性能参数、冰壳建筑物所在地实时的气象参数、热源的供热性能参数;通过上述参数计算得到冰壳建筑物的热负荷,以及对冰壳建筑物进行热惰性分析,获取冰壳建筑物的降温特性;以冰壳建筑物的构造及热工性能参数、冰壳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热源的供热性能参数为基础,结合冰壳建筑物的室外综合温度、热负荷以及降温特性,对热源的热量进行核算。本发明冰壳建筑物利用热源进行供暖时,其通过对冰壳建筑物进行热负荷计算和热惰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热源的热量进行核算,从而判断热源的热量能否满足冰壳建筑物供暖需求,以及能否满足设定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405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891150.0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市政管网水力模型构建方法,涉及市政工程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管网水力模型构建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管网水力模型构建方法存在的计算耗时长、结果误差难于估计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获取管网系统设计资料建立管网静态数据库;并根据管网流量方程和管网能量方程,确定最少观测点数目;采集多工况下的节点压力和管段流量观测数据;确定各个管段中的流量方向表达流量方向有向图;然后提取出各个管段阻力数,将管段阻力数数值赋予前述有向图,完成管网水力模型构建并验证管网水力模型可信度,直至得到满足管网分析需要的管网水力模型;本发明适用于市政工程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管网水力的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9815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01434.3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冰壳建筑物气候适应性并提升内部温度的方法,包括:获取冰壳建筑物的计算参数、冰壳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根据冰壳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参数以及冰壳建筑物的计算参数,得到冰壳建筑物的室外综合温度;根据冰壳建筑物的计算参数以及冰壳建筑物的室外综合温度,得到冰壳建筑物维持冰壳结构所需要的制冷量;根据冰壳建筑物维持冰壳结构所需要的制冷量选取热泵系统,获取热泵系统的设备参数;根据冰壳建筑物维持冰壳结构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热泵系统的设备参数,得到热泵系统向并冰壳建筑物内部供给的制热量。本发明的方法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能够在增强冰壳建筑物气候适应性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冰壳建筑物的内部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550405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91150.0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 G06F2217/34
Abstract: 一种市政管网水力模型构建方法,涉及市政工程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管网水力模型构建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管网水力模型构建方法存在的计算耗时长、结果误差难于估计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获取管网系统设计资料建立管网静态数据库;并根据管网流量方程和管网能量方程,确定最少观测点数目;采集多工况下的节点压力和管段流量观测数据;确定各个管段中的流量方向表达流量方向有向图;然后提取出各个管段阻力数,将管段阻力数数值赋予前述有向图,完成管网水力模型构建并验证管网水力模型可信度,直至得到满足管网分析需要的管网水力模型;本发明适用于市政工程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管网水力的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522193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23295.5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nventor: 刘永鑫
IPC: F17D5/02
Abstract: 一种结合阻力辨识的管网泄漏检测方法,涉及管网泄漏检测方法。为了解决被动检漏法主要需要大量仪器设备和人力、难以与自动监控系统结合的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存在的样本数量不大会造成优化结果有较大偏差和耗时较长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部分管段流量节点压力观测值作为已知条件,建立包含管段阻力信息的方程组,并利用方程组的广义逆解表达阻力结果。随后,将可能存在泄漏的管道划分至若干不同区域,每一区域中,以边缘管网运行参数观测值作为已知条件,并引入虚拟节点表示泄漏点,借助遗传算法优化确定虚拟节点的具体位置及泄流量,从而定位并量化漏失。然后进行依次人工排查并复核。本发明适用于管网泄漏检测领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