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翻转式道岔

    公开(公告)号:CN112647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011604541.7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翻转式道岔,包括多个道岔节段,每个道岔节段包括轨道梁组、支承横梁、翻转机构和锁定支撑机构。轨道梁组包括分别固定在支承横梁多个侧表面上的轨道梁,支承横梁固定在轨道梁组的端部,翻转机构和锁定支撑机构固定在地面上,翻转机构包括旋转轴,通过旋转轴与支承横梁连接,锁定支撑机构包括锁定轴,通过锁定轴与支承横梁中的锁销孔进行卡合从而锁定支承横梁和翻转机构,通过旋转支承横梁,多个道岔节段的轨道梁组进行连接形成直线线路或曲线线路,实现列车的换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主梁承受弹性侧弯应力、保证轨道曲线线形良好、确保列车通过道岔舒适等优点。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翻转式道岔

    公开(公告)号:CN112647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604541.7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翻转式道岔,包括多个道岔节段,每个道岔节段包括轨道梁组、支承横梁、翻转机构和锁定支撑机构。轨道梁组包括分别固定在支承横梁多个侧表面上的轨道梁,支承横梁固定在轨道梁组的端部,翻转机构和锁定支撑机构固定在地面上,翻转机构包括旋转轴,通过旋转轴与支承横梁连接,锁定支撑机构包括锁定轴,通过锁定轴与支承横梁中的锁销孔进行卡合从而锁定支承横梁和翻转机构,通过旋转支承横梁,多个道岔节段的轨道梁组进行连接形成直线线路或曲线线路,实现列车的换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主梁承受弹性侧弯应力、保证轨道曲线线形良好、确保列车通过道岔舒适等优点。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翻转式道岔

    公开(公告)号:CN21469492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23261642.7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翻转式道岔,包括多个道岔节段,每个道岔节段包括轨道梁组、支承横梁、翻转机构和锁定支撑机构。轨道梁组包括分别固定在支承横梁多个侧表面上的轨道梁,支承横梁固定在轨道梁组的端部,翻转机构和锁定支撑机构固定在地面上,翻转机构包括旋转轴,通过旋转轴与支承横梁连接,锁定支撑机构包括锁定轴,通过锁定轴与支承横梁中的锁销孔进行卡合从而锁定支承横梁和翻转机构,通过旋转支承横梁,多个道岔节段的轨道梁组进行连接形成直线线路或曲线线路,实现列车的换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主梁承受弹性侧弯应力、保证轨道曲线线形良好、确保列车通过道岔舒适等优点。

    融合空轨地多维信息磁浮线路轨道数字孪生状态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85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71551.6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融合空轨地多维信息磁浮线路轨道数字孪生状态监测方法,包括:基于无人机的航摄信息以及BIM技术建立分段线路轨道的三维模型;利用断面扫描仪获取所选取的分段线路轨道的表面特征数据,结合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和位置信息,对所选取的分段线路轨道的三维模型重建;将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与未重建的分段线路轨道模型进行最终拼接,得到线路轨道几何模型,提高建模精度,基于评估合格的全息状态数据构建数据库,结合搭建完成的几何模型,构建磁浮线路轨道数字底座的行为与规则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对同构与异构的全息状态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实现了磁浮线路轨道的多元化智慧监测。

    一种可维护式智能测力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181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01386.2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维护式智能测力结构,包括:螺栓,螺栓头侧沿轴向设有便于芯体插入的内孔;芯体,芯体从螺栓的螺栓头侧插入至螺栓内,并与螺栓螺纹连接,用于测量螺栓在长度方向上的总变形;所述的芯体设有敏感区和横向约束区;所述的横向约束区最大半径与螺栓的内孔径相等,用于对芯体进行定位并提供横向支撑力,避免芯体与螺栓之间发生滑移;所述的敏感区相对的两个面上排列有敏感元件,用于将变形转换为可测量信号,排除芯体弯曲造成的误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芯体、敏感元件与螺栓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式连接,当芯体、敏感元件或螺栓任一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芯体与螺栓拆分进行单独维护,不需要整体替换降低成本与维护周期。

    一种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30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224456.1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装置,包括小车、导向轮和检测模块;小车设置于轨道系统的轨道上方;导向轮设置于小车中央位置的下方,且对称设置于轨道系统的轨道两侧,用于定位小车在轨道系统上的行进路线;检测模块设置于小车上,且与轨道系统的轨道贴合连接,实时进行轨道系统的里程定位和局部偏差检测。此发明解决了APM系统试运行过程中轨道系统中导向轨、行走面的日常检测、维护的问题,为导向轨和供电轨的局部偏差、轨面状况进行了检测,同时维护了作业人员、零部件和小型工具的运输,为APM轨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一种自动触发的磁浮轨道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49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591135.6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触发的磁浮轨道在线监测系统,包含:数据采集模块,其常态为休眠状态,用于采集磁浮列车经过监测点时的轨道状态参数;自动触发模块,其基于与监测点位置对应的至少一个定子段的电流信号生成第一、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用于在磁浮列车到达所述监测点前驱动数据采集模块开始工作,磁浮列车到达监测点时,数据采集模块已经进入稳定工作状态;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用于在磁浮列车离开监测点后驱动数据采集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触发的磁浮轨道在线监测方法。本发明能够在列车接近监测点时提前自动触发数据采集模块,保证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有效数据并具有足够的响应时间,本发明的系统功耗低,使用寿命长。

    一种自供电的受力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065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33083.4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供电的受力监测系统,包含:传感采集模块,其包含采集仪和至少一个第一压电俘能模块;第一压电俘能模块压紧设置在对应的连接件与轨道梁/立柱之间,用于生成与其安装处的振动强度匹配的第一电能,采集仪基于第一电能的电压值生成对应的数字量压力值;通信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数字量压力值给用户;能量采集模块,其包含至少一个第二压电俘能模块;第二压电俘能模块压紧设置在对应的连接件与轨道梁/立柱之间;第二压电俘能模块,用于生成与其安装处的振动强度匹配的第二电能,并提供给采集仪和所述通信模块作为工作电能。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磁浮轨道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并利用轨道梁振动产生的能量实现自供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