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1838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73901.5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表-地下水交互带污染物穿透的智能控制实验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多通道蠕动泵、集成传感器、填料柱体、地表水位控制装置、部分收集器、振动手柄和地下水控制装置。电脑为控制中心,多通道蠕动泵可控制多条进水软管,填料柱体上下及筒壁进出水口均设集成传感器,部分收集器进行定时定数量的样本收集。本发明装置可实现对地表、地下水位的控制,动态模拟地表-地下水交互补给以及污染物的宏观及微观运移过程,最后进行对目标溶液穿透填料柱后滤出液的关键参数定性定量的分析。本发明有效地弥补了地下水不可视性、检测困难的缺陷,可以很直观的刻画地表-地下水交互作用以及监测重金属运移过程。装置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方便操作适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24318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586476.2
申请日:2015-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窗密封系统的等效建模及快速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初步设计的密封条二维截面进行压缩负荷的有限元分析,获取密封条内外唇边的CLD曲线;2)将车窗密封系统等效为离散的非线性刚度弹簧单元,建立密封条等效动力学模型;3)建立车窗钣金以及车窗升降器的三维模型,并结合密封条等效动力学模型,建立完整车窗升降动力学模型;4)通过对完整车窗升降动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获取车窗升降过程密封条对于车窗玻璃的支撑力变化曲线,以及车窗玻璃在密封条约束下的平衡系数,最终结合密封条内外唇边的CLD曲线输出密封条设计的快速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快速全面评估、简单有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297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295139.2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穿透智能化取样及在线监测的实验系统,包括系统控制中心,蠕动泵,集成传感器,电磁振动手柄,填料柱体,部分收集器,在线实时监测系统以及其他连接设备或容器器皿。电脑为控制中心,多通道蠕动泵可控制多条进水软管,填料柱体进出水端均设集成传感器,部分收集器进行定时定数量的样本收集,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可实现系统关键参数测定。本发明所提供的污染物穿透装置,可模拟饱和或不饱和土壤及地下水中复杂的污染物、胶体、固液相介质间的反应情况、宏观及微观运移机理,并通过实时监测目标溶液穿透填料柱前后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及穿透后滤出液的关键参数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完成相关图形图表绘制,测定方便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5243189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86476.2
申请日:2015-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窗密封系统的等效建模及快速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初步设计的密封条二维截面进行压缩负荷的有限元分析,获取密封条内外唇边的CLD曲线;2)将车窗密封系统等效为离散的非线性刚度弹簧单元,建立密封条等效动力学模型;3)建立车窗钣金以及车窗升降器的三维模型,并结合密封条等效动力学模型,建立完整车窗升降动力学模型;4)通过对完整车窗升降动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分析,获取车窗升降过程密封条对于车窗玻璃的支撑力变化曲线,以及车窗玻璃在密封条约束下的平衡系数,最终结合密封条内外唇边的CLD曲线输出密封条设计的快速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快速全面评估、简单有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655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80074.X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亮通道先验与差分融合的多光谱行人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低光场景下的可见光图片输入光照补偿网络,获得增强后的可见光图像;将成对的增强后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输入双流的骨干网络,获得可见光特征和红外特征;将可见光特征和红外特征输入差分融合网络,获得增强互补信息后的可见光特征和红外特征;将增强互补信息后的可见光特征和红外特征通过Concat操作堆叠成原通道数的两倍,输入双分支注意力模块,并得到校正后的高级语义特征;将获得的校正后的高语义特征输入检测网络,得到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可见光图像的可辨识度,充分融合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互补信息,挖掘互补信息,抑制冗余信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12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511000401.8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线性等效的车窗近声场建模及车窗结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密封条唇边压缩负荷试验获得密封条唇边的压缩负荷曲线;S2:基于功能等效原理将密封条唇边等效为离散的线性刚度弹簧单元,建立导槽密封条等效约束模型;S3:结合导槽密封条等效约束模型建立车窗密封系统的三维模型,对车窗密封系统的三维模型进行声学性能分析,得到车窗声音传递损失特性曲线和车窗声压级分布;S4:基于隔声材料质量效应,优化车窗玻璃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密封条非规则几何特征带来的建模困难,基于车窗玻璃在密封约束下的声学特性提出车窗玻璃优化方法,实现了面向高速静音性的车窗声学性能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63112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1000401.8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50 , G06F17/5095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线性等效的车窗近声场建模及车窗结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密封条唇边压缩负荷试验获得密封条唇边的压缩负荷曲线;S2:基于功能等效原理将密封条唇边等效为离散的线性刚度弹簧单元,建立导槽密封条等效约束模型;S3:结合导槽密封条等效约束模型建立车窗密封系统的三维模型,对车窗密封系统的三维模型进行声学性能分析,得到车窗声音传递损失特性曲线和车窗声压级分布;S4:基于隔声材料质量效应,优化车窗玻璃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密封条非规则几何特征带来的建模困难,基于车窗玻璃在密封约束下的声学特性提出车窗玻璃优化方法,实现了面向高速静音性的车窗声学性能优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