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基玄武岩纤维包覆铝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81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6668.9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李全明 窦艳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胶基玄武岩纤维包覆铝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在玄武岩纤维布表面刷涂硅胶,在铝材表面刷涂硅胶底涂剂,通过硅胶固化将玄武岩纤维布与铝紧密结合,可制备图案化的铝材,一方面避免了铝材在使用环境中的腐蚀问题,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铝材的抗冲击能力。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结合了铝的高导电、导热性能和玄武岩纤维的优异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力和耐久性,适用于需要高强度、高导电性能的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具有广阔分应用前景。

    一种传感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汽车方向盘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24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4148.4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汽车方向盘上的应用。传感器材料以硅橡胶胶液、含氢硅油、白砂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溶液溶液、多巴胺、炭黑及硝酸银为原料制成。制备方法先利用炭黑表面包覆的多巴胺吸附银离子,在间歇式紫外光的作用下,还原成银纳米粒子,制备具有草莓结构的无机/金属杂化导电粒子,以该导电粒子为导电相,依次成型具有花纹结构的表皮层和具有微孔结构的发泡层,从而制备具有剪切力和压应力敏感的传感器材料,并应用于汽车方向盘。本发明传感器材料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通过对不同压力下电阻的测试和电阻循环测试,具有良好的电阻响应,还具有优异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

    一种卷曲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48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95589.6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李全明 窦艳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曲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汽车内饰及外饰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在玄武岩纤维拉丝过程中增加旋转高温棒对玄武岩丝进行卷曲,制备具有一定曲率的玄武岩纤维,从而避免了玄武岩纤维高刚度对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解决了纤维复合材料在大拉伸变形过程中纤维抗拉伸强度不够及局部断裂的问题,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适合制备具有大拉伸变形量的制件。同时,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环保和阻燃性能,除可应用在汽车内饰或外饰材料外,还可应用在建筑材料以及航空航天材料中,拓宽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适用范围,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料智能检测视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81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90408.4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产线上料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料智能检测视觉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信息处理模块和中心控制单元。该系统采用视觉检测算法实现了对多种生产原料的检测,以便机器人后续自动实现生产线的上料工作,识别准确,节省人力,快速高效。在检测算法上采用了传统特征提取算法与深度学习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能够迅速,准确的识别出多种物料。

    一种低气味麻纤维改性及纤维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08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378708.5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麻纤维改性及纤维网的制备方法,涉及纺织原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碱液煮炼、中和、水洗、漂白、再次碱煮、中和、水洗、麻纤维再次改性、麻纤维网制备、麻纤维的防霉、气味测试和VOC测试。通过对麻纤维材料改性,从根本上解决麻纤维材料VOC释放超标的问题,使麻纤维整体气味显著下降,进而使得制备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VOC释放远远低于现有麻纤维复合材料并满足使用的要求,解决了汽车内饰用麻纤维复合材料中VOC释放超标的问题。

    一种铝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6829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11906.1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将硝酸锌、硝酸铝及柠檬酸或尿素或碳酰肼置于烧杯中,其中,柠檬酸或尿素或碳酰肼与硝酸盐的摩尔比为0.5~1.2,铝含量0.5~5.0at%,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置于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持续加热搅拌,并控制溶液的温度在60℃~70℃之间,直到溶液形成溶胶;控制溶胶的温度在80℃直至形成浅黄色的凝胶,停止加热搅拌;将装有凝胶的烧杯放入预热到180℃的箱式电阻炉中并维持此温度3~5小时后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得到蓬松的前驱体粉末;将得到的前驱体粉末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将前驱体置于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孔网格棒状铝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

    一种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1293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1620218.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李全明 王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叙述的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是在中孔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中掺杂了纳米YAG,主体为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制备出含有纳米YAG掺杂的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工艺进行纺丝制造原丝,在空气气氛中预氧化1~5小时,然后在600~1000℃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碳化和活化,最后在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本发明制备的中孔活性碳纤维孔径分布好,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很好的满足中孔活性碳纤维在各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显著提高。

    一种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12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20218.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李全明 王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叙述的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是在中孔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中掺杂了纳米YAG,主体为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制备出含有纳米YAG掺杂的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工艺进行纺丝制造原丝,在空气气氛中预氧化1~5小时,然后在600~1000℃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碳化和活化,最后在氮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YAG掺杂聚丙烯腈基中孔活性碳纤维。本发明制备的中孔活性碳纤维孔径分布好,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很好的满足中孔活性碳纤维在各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显著提高。

    一种铝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682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210111906.1

    申请日:2012-04-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是将硝酸锌、硝酸铝及柠檬酸或尿素或碳酰肼置于烧杯中,其中,柠檬酸或尿素或碳酰肼与硝酸盐的摩尔比为0.5~1.2,铝含量0.5~5.0at%,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置于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持续加热搅拌,并控制溶液的温度在60℃~70℃之间,直到溶液形成溶胶;控制溶胶的温度在80℃直至形成浅黄色的凝胶,停止加热搅拌;将装有凝胶的烧杯放入预热到180℃的箱式电阻炉中并维持此温度3~5小时后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得到蓬松的前驱体粉末;将得到的前驱体粉末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将前驱体置于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孔网格棒状铝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

    一种汽车内饰翻边机复合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300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78562.8

    申请日:2025-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翻边机复合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汽车内饰产品模具技术领域,复合模具主要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其中下模部分主要包括模具本体、聚氨酯缓冲层、硅胶缓冲层三部分,通过在下模模具表面形成双层弹性缓冲结构,可以对整体式的压合模具合模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应力缓冲,解决了现有的翻边机模具在表皮的厚度低于1mm的条件下,由于整体压力不均,导致的表皮曲率过大的区域出现破损的问题,大大降低产品废品率。另外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在喷涂硅胶材料时,聚氨酯材料还没有完全固化,具有一定的粘性,这种性质保证了其与后喷涂硅胶材料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可保证复合结构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