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1068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628161.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切比雪夫积分算法的雷电流测量反演方法,属于雷电流测量领域。所述某雷电流泄流通道周围非均匀布置多个传感器探头,所述测量方法为利用切比雪夫积分算法确定多个传感器在某雷电流泄流通道周围的位置,完成传感器阵列的安装,并进行待测雷电流的测量,将圆形传感器阵列Z对应的圆形路径作为闭合的磁感应强度积分路径,并按照切比雪夫积分算法确定每个传感器在圆形路径上的位置及传感器的敏感轴位置。本发明测量方法适合应用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场景中,测量精度及准确度较好,适合在多种场景下进行推广,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62708.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凹面镜纹影系统长间隙放电观测装置及方法,属于长空气间隙放电热力学参数诊断的高时空分辨率定量纹影诊断系统。本发明装置包括放电试验部分和纹影观测部分,所述放电试验部分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棒电极,放电通道,接地板;所述纹影观测部分包括:激光光源,第一反射镜,第一凹面镜,第二凹面镜,第二反射镜,刀口,高速摄像机,示波器。本发明针对长空气间隙放电中热力学参数观测与放电物理特性研究相关的问题,通过利用以凹面镜为主要器件构成的纹影观测平台,开展长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研究,进而找出雷击放电时热力学方面的规律特性,可为雷电基础学科及防护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99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582175.2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T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电磁环境下长间隙放电高能X射线干扰消除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长间隙放电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放电试验部分和测量干扰消除部分,所述放电试验部分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分压器,棒电极,板电极,电子束流器和示波器一;所述测量干扰消除部分包括:铝板,闪烁体探头,光电倍增管一,信号放大器一,高透玻璃,光电倍增管二,信号放大器二,示波器二,计算机服务器。本发明的方法相对简单,易于开展多种不同长间隙放电试验,可提高放电高能X射线测量精度,有助于促进长间隙放电基础理论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57619.4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脉冲电场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脉冲电场测量系统的开环校准方法。该方法首先搭建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频域模型和时域模型,据此得到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和线性工作范围;再判断测量系统的特定器件和光纤插入损耗是否变化;当测量系统的特定器件和光纤插入损耗均不变化时,直接使用已计算出的频率响应特性和线性工作范围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当测量系统的特定器件和/或光纤损耗插入发生变化时,将改变的器件参数和/或光纤插入损耗参数代入数学模型中,得到测量系统修改后的频率响应特性和线性工作范围,重新标定以完成对测量系统的开环校准。本发明显著降低了对测量系统进行校准的成本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31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26958.4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向念文 , 杨翠玲 , 黄胜鑫 , 柯一帆 , 李兆坤 , 吴烨欣 , 谭永旭 , 秦呈呈 , 田鹏坤 , 王冬伟 , 李龙龙 , 孙典 , 雷佳华 , 苑乾坤 , 杨纯 , 魏定生 , 王凌峰 , 张永纯 , 杜雨晨 , 倪征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组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雷电暂态模型的建模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该建模方法,首先获取风电机组的各个构件的多导体系统,且各构件的多导体系统均由多个导体段构成,然后集合所有的导体段的准静态PEEC模型组成风电机组的PEEC等效电路模型。本发明采用PEEC法在对风机多导体系统进行电磁暂态分析,通过导体段的划分,在建模时,不对空间介质进行离散,只对导体进行离散。相对于一般的电磁场方法,本发明简化了模型,缩短了计算时间,相对于等值电路方法精确考虑了导体间的磁耦合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82175.2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T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电磁环境下长间隙放电高能X射线干扰消除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长间隙放电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放电试验部分和测量干扰消除部分,所述放电试验部分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分压器,棒电极,板电极,电子束流器和示波器一;所述测量干扰消除部分包括:铝板,闪烁体探头,光电倍增管一,信号放大器一,高透玻璃,光电倍增管二,信号放大器二,示波器二,计算机服务器。本发明的方法相对简单,易于开展多种不同长间隙放电试验,可提高放电高能X射线测量精度,有助于促进长间隙放电基础理论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14251.0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场分布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计算雷电环境下避雷针电场分布的半解析边界元法,本发明采用半解析边界元法解决雷电防护领域中复杂的开域空间避雷针表面电场精确计算的问题。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建立避雷针电场模型,采用配点法对边界积分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得到配点边界元方程;当源点和场点的距离很近时,被积函数体现出强奇异性,采用半解析方法对含有奇异值的积分项进行专门的处理,消除奇异性。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边界元法存在强奇异积分不易处理的问题,提高边界元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提升雷电场中避雷针电场计算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151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0503.8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向念文 , 倪征澳 , 李科杰 , 田鹏坤 , 谭永旭 , 柯一帆 , 秦呈呈 , 李兆坤 , 吴烨欣 , 王冬伟 , 李龙龙 , 孙典 , 雷佳华 , 苑乾坤 , 魏定生 , 王凌峰 , 张永纯 , 杜雨晨 , 杨翠玲 , 杨纯
IPC: G06F3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所述等效电路模型的拓扑结构包含寄生电阻、寄生电感、二极管D、压控开关、扩散电容、势垒电容、寄生电容和电压控制端口。所述二极管D通过最大反向直流电压、击穿电压、渡越时间和梯度系数来表征所述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的多层P—N结构,所述势垒电容、扩散电容、压控开关及电压控制端口用于表征所述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在开关过程中的电容特性,同时还考虑了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的各种寄生参数,使得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的动态电特性,极大提高了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脉冲源设计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3646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689786.7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放电管续流遮断能力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气体放电管实验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放电试验部分和测量部分,所述放电试验部分包括:雷击浪涌发生器,耦合‑解耦网络,气体放电管,保护电阻,调压器;所述测量部分包括:罗氏线圈,电压探头,示波器,计算机服务器。本发明针对气体放电管续流遮断能力设计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可模拟实际工况下气体放电管遭受雷击浪涌时的动作变化情况,揭示气体放电管续流遮断特性,进而根据遮断特性为气体放电管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保证气体放电管在多种运用场景下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03022.4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398 , G06N3/04 , G06N5/01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电气仿真计算应用技术与大数据结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可调宽带电路VFTO模型模拟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基于仿真数据,通过实测的VFTO波形预测VFTO模拟器等效电路的元器件参数,建立模拟器生成波形过程的逆过程;本发明通过各种不同的实测VFTO波形,获取灵活动态快速调整的等效电路元件参数,借助数学仿真软件生成大量电路元件与波形频率特征的样本作为数据集;利用建立的数据集构建了模拟器电路元件参数与频率相关特性之间的参数训练与参数学习,将所得数据集预处理后,输入至机器学习模型中进行训练生成VFTO模型。然后通过VFTO模型预测待实现VFTO波形对应的电路元件参数,大大缩短了VFTO波形调试时间,提高了VFTO模拟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