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537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671967.7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28F1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列管式换热管填装新型填料,显著提升传热效率的高效换热器简单改装方法。开发并验证了新型球形丝网填料和内舌弓环形填料是最具开发潜力换热器强化传的高效填料,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其对流传热系数和换热量可比空管提高200%左右。根据强化传热性能的评价准则(PEC)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当雷诺数小于7000时,内径25mm单管中填充内径20mm内舌弓环形填料和内径25mm的内舌弓环形填料与内径25mm球形丝网填料组合的综合传热性能显著优于线圈内插物。本发明对于高效换热器的研发及现有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符合简单方便、经济高效的应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741258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40300.9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旋转雾化装置与应用技术。核心单元新型旋转喷头的结构特点是连接流体的上部是固定的,下部由一个或多个喷嘴通过轴承与上部连接,带压流体的部分动能从喷嘴喷出时形成反作用力推动喷头下部高速旋转,同时,大部分动能在撞击喷嘴斜面或斜缝或通过孔隙时有效转化为促进水流雾化的表面能。新型喷头使用压力低,转速快,雾滴小而均匀,喷雾覆盖区域大。应用于灭火能够瞬间消除黑烟,秒间压制火头,十秒内熄灭大火;应用于烟道气净化可在塔中产生类似龙卷风的旋流,高效脱硫除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净化、公园绿地浇水与景观装饰,有效消除周边的PM2.5等气体污染物及农作物浇水、施肥、施药和工业中的混合、分离及传质、传热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6595378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510671967.7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28F1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列管式换热管填装新型填料,显著提升传热效率的高效换热器简单改装方法。开发并验证了新型球形丝网填料和内舌弓环形填料是最具开发潜力换热器强化传的高效填料,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其对流传热系数和换热量可比空管提高200%左右。根据强化传热性能的评价准则(PEC)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当雷诺数小于7000时,内径25mm单管中填充内径20mm内舌弓环形填料和内径25mm的内舌弓环形填料与内径25mm球形丝网填料组合的综合传热性能显著优于线圈内插物。本发明对于高效换热器的研发及现有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符合简单方便、经济高效的应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24957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110226836.X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江苏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9B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新型高效超声波环流式反应器中利用空气或者含氧气体将3-吲哚酚盐直接氧化成靛蓝新的技术。本发明是新的技术与装备的结合,可以将现有氧化物料的浓度大幅提高,更好的保证反应的收率和纯度,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可以实现靛蓝生产的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096462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10114278.7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nventor: 赖永华 , 孙开林 , 翁慧超 , 许列奎 , 孙运俭 , 李大川 , 孙佳奎 , 杨家麒 , 徐先海 , 吴延庆 , 冯泽民 , 杨兆斌 , 袁世军 , 尹应武 , 叶李艺 , 赵玉芬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将黄磷尾气净化为燃料气或原料气的净化新技术。通过新型旋流技术使尾气在塔内快速冷却收缩并与旋转分散的液滴充分接触后螺旋上升,形成离心力将液滴、粉尘、黄磷甩向塔壁,可显著提高黄磷的回收、粉尘的脱除、氟化硅的水解和氟硅的脱除;利用酸性、常温及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硫酸铜溶液可与尾气中硫化氢/磷化氢反应快速生成纳米硫化铜/铜悬浮液,空气可将雾化的该悬浮液快速氧化还原成硫酸铜的特性,发明了硫酸铜净化-空气再生循环脱除硫化氢和磷化氢的净化技术,该技术已在万吨级生产线验证。该技术对提升黄磷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尾气资源化利用、减少导致雾霾的酸性气体和粉尘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924957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10226836.X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江苏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9B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新型高效超声波环流式反应器中利用空气或者含氧气体将3-吲哚酚盐直接氧化成靛蓝新的技术。本发明是新的技术与装备的结合,可以将现有氧化物料的浓度大幅提高,更好的保证反应的收率和纯度,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可以实现靛蓝生产的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096462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310114278.7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nventor: 赖永华 , 孙开林 , 翁慧超 , 许列奎 , 孙运俭 , 李大川 , 孙佳奎 , 杨家麒 , 徐先海 , 吴延庆 , 冯泽民 , 杨兆斌 , 袁世军 , 尹应武 , 叶李艺 , 赵玉芬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将黄磷尾气净化为燃料气或原料气的方法。通过旋流技术使尾气在塔内快速冷却收缩并与旋转分散的液滴充分接触后螺旋上升,形成离心力将液滴、粉尘、黄磷甩向塔壁,可提高黄磷的回收、粉尘的脱除、氟化硅的水解和氟硅的脱除;利用酸性、常温及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硫酸铜溶液可与尾气中硫化氢、磷化氢反应快速生成纳米硫化铜和铜的悬浮液,空气可将雾化的该悬浮液快速氧化还原成硫酸铜的特性,发明了硫酸铜净化‑空气再生循环脱除硫化氢和磷化氢的净化方法,该方法已在万吨级生产线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04128106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56321.6
申请日:2013-05-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F5/00 , B01F5/20 , B01F13/02 , B01F15/06 , B01D50/00 , B01D47/06 , B01D53/78 , B01D53/60 , B01J1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旋流分散装置,主要包括旋转喷头、泵、容器、管路等部分。本发明巧妙地将一直未受重视的传递过程能量成功用于各种反应与传质传热过程。借助体系输入或循环物料的动能产生旋转,再通过气体温度急剧变化或/和被吸收引起的体积变化形成压力梯度,在气相中自动诱导出类似龙卷风效果,在液相中强制形成漩涡般的旋流,产生出比机械搅拌和环流器更好的混合效果,可显著提高各种过程的传质传热效率。该新型旋流分散装置是过程强化的重大装备创新,具有简单实用,造价低,节能高效,作用距离长,传质传热和分散分离效果好,用途广泛、通用性强等优点,可破解气相、液相、气液、气固两相和气液固三相体系中涉及的传质传热不均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96434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10114262.6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道气除尘脱硫余热利用新技术,在烟道气入口处增设与处理塔弧度相匹配的弧形导流板,引导烟道气切向进入脱硫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可在除尘塔底部、中部、上部(或每隔3-5m)安装一个或多个喷嘴或旋转喷嘴,脱硫液通过喷嘴喷出,喷嘴依靠喷液体时产生的反冲力自动旋转。烟道气体积骤降形成的负压在气体的定向导流作用下,使气流在烟道内快速旋流螺旋上升,从垂直运动方向改变为水平运动方向的烟道气中夹带的灰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在自身动力和旋流产生的离心力的推动下可与悬浮其中的充分雾化弱碱水接触反应或被捕获。气液旋流导致的朝着壁面的定向运动可以促使比重大的灰尘、液体在其上富集,除尘脱硫效果远远好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以拓展应用于反应、吸收、尾气净化、烘干、再除尘、浓缩、干燥及其它余热利用等各种化工、加工、环保领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