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纳米限域效应的MXene基钠金属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2823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92808.2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纳米限域效应的MXene基钠金属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二维层状MXene基底分散在液相中,加入亲钠金属材料相应的金属盐,经过长时间搅拌,而后进行液相反应得到复合前驱体,再经过高温退火,于二维MXene材料上原位生长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得到具有纳米限域效应的MXene基钠金属负极复合材料。将所述复合材料作为钠金属负极应用于钠金属电池,通过向MXene基体引入亲钠金属材料带来大量亲钠位点,引导钠金属沉积到特定的MXene二维结构内,使钠金属沉积/剥离更加均匀稳定,并减少钠枝晶的产生,进而增加钠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25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14083.9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LiF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再加入前驱体Ti3AlC2,其中的铝被原位生成的HF刻蚀,反应完后加入乙醇并离心若干次,获得沉淀,将该沉淀烘干后,获得表面带有封端基团的二维碳化钛Ti3C2Tx;(2)将乙酸锌和葡萄糖充分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获得混合溶液,然后加入二维碳化钛Ti3C2Tx,进行溶剂热反应,获得粗产物;(3)将粗产物煅烧,即得所述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中引入的低过电位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促进了钠沉积的均匀性,减少枝晶的生成,增加了电极材料本身的稳定性,有望提高钠金属电池的性能。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12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49437.2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自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栅极、绝缘层和有源层;所述有源层上设置有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有源层包括在绝缘层表面依次交替层叠排列的氧化铟层和氧化钛层。本发明通过将有源层设置为交替层叠排列的氧化铟层和氧化钛层,将Ti4+引入到有源层中,利用Ti4+与O2‑较强的结合能,抑制了薄膜晶体管中的氧缺陷,从而有效调控有源层载流子的浓度,进而提高了薄膜晶体管的电流开关比。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电流开关比为不低于105,亚阈值摆幅为0.58~0.68V/dec,低阈值电压为0.52~1.06V。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71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0849437.2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自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栅极、绝缘层和有源层;所述有源层上设置有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有源层包括在绝缘层表面依次交替层叠排列的氧化铟层和氧化钛层。本发明通过将有源层设置为交替层叠排列的氧化铟层和氧化钛层,将Ti4+引入到有源层中,利用Ti4+与O2‑较强的结合能,抑制了薄膜晶体管中的氧缺陷,从而有效调控有源层载流子的浓度,进而提高了薄膜晶体管的电流开关比。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电流开关比为不低于105,亚阈值摆幅为0.58~0.68V/dec,低阈值电压为0.52~1.06V。

    表面不对称微粒探针应用于液体性质的原位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857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39515.8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崔景芹 王太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00

    Abstract: 表面不对称微粒探针应用于液体性质的原位检测方法,涉及液体样品检测。具体步骤:1)制备表面不对称微粒探针;2)在载玻片上刻蚀两个样品池,制成样品片,将样品片和盖玻片经食人鱼溶液浸泡、双蒸水润洗干净、氮气吹干;3)将探针分散于待测液体样品中;4)观察样品池的准备;5)图像的获取;6)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7)回收样品片。去除了机械外力作用和影响,对样品干扰小;装置搭建和操作简单;测试样品仅需μL量级,测试微粒探针用量少;优化了非圆形图像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检测精度高,检测信息量更丰富,能够实现样品的区域性性质分辨。可实现样品用量经济、适用性好、操作简单、分析自动、精密度高。

    具有纳米限域效应的MXene基钠金属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2823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292808.2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纳米限域效应的MXene基钠金属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二维层状MXene基底分散在液相中,加入亲钠金属材料相应的金属盐,经过长时间搅拌,而后进行液相反应得到复合前驱体,再经过高温退火,于二维MXene材料上原位生长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得到具有纳米限域效应的MXene基钠金属负极复合材料。将所述复合材料作为钠金属负极应用于钠金属电池,通过向MXene基体引入亲钠金属材料带来大量亲钠位点,引导钠金属沉积到特定的MXene二维结构内,使钠金属沉积/剥离更加均匀稳定,并减少钠枝晶的产生,进而增加钠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25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214083.9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LiF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再加入前驱体Ti3AlC2,其中的铝被原位生成的HF刻蚀,反应完后加入乙醇并离心若干次,获得沉淀,将该沉淀烘干后,获得表面带有封端基团的二维碳化钛Ti3C2Tx;(2)将乙酸锌和葡萄糖充分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获得混合溶液,然后加入二维碳化钛Ti3C2Tx,进行溶剂热反应,获得粗产物;(3)将粗产物煅烧,即得所述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二维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中引入的低过电位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促进了钠沉积的均匀性,减少枝晶的生成,增加了电极材料本身的稳定性,有望提高钠金属电池的性能。

    一种锰基层隧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1410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0115183.0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锰基层隧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锰基层隧复合正极材料,其化学通式为aNa0.44MnO2/bNa0.70MnO2,其中,a+b=1。本发明通过适量调节钠的化学计量和分段煅烧温度来调节复合物中P2型层状相和隧道相的比例,在层隧两相的协同作用下,有效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和比容量,而且复合物中的隧道相占比更大,因此在倍率性能方面效果显著,实现了优异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制备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一种锰基层隧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14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15183.0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锰基层隧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锰基层隧复合正极材料,其化学通式为aNa0.44MnO2/bNa0.70MnO2,其中,a+b=1。本发明通过适量调节钠的化学计量和分段煅烧温度来调节复合物中P2型层状相和隧道相的比例,在层隧两相的协同作用下,有效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和比容量,而且复合物中的隧道相占比更大,因此在倍率性能方面效果显著,实现了优异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制备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