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化物催化制备轻金属配位氢化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54992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68964.9

    申请日:2009-05-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硼化物催化制备轻金属配位氢化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主要涉及用机械球磨法合成轻金属配位氢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球磨的反应气氛、球磨时间、球磨转数等反应条件,直接合成化学通式为M(AlH4)X配位金属氢化物,其中轻金属包括Li、Na和Mg中的一种或几种,X为1或2。在合成的过程中采用直接加入过渡金属,从而达到在短时间内合成具有可逆的储氢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的合成方法能够在室温下只需一步就能合成配位氢化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最终产物、成本低、氢压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合成的最终产物的产率高,具有很高的可逆性,储氢量高。

    一种MgH2/Mg过渡金属硼化物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4245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338160.3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gH2/Mg过渡金属硼化物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储氢材料通式为MgH2/Mg+xwt%MB,其中MB为过渡金属硼化物,0≤x≤15。其是将氢化镁粉或金属镁粉与过渡金属硼化物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后,在0.1~2Mpa氩气或氢气保护气氛下,在200~450rpm和球料比20~40:1条件下经1~15h球磨合成。本发明中通过具有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硼化物的加入,大大改善了复合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复合储氢材料的储氢温度。

    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用于镍钴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4714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506515.0

    申请日:2010-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上从废旧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中综合回收LiCoO2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剥壳,分离出正极材料然后机械粉碎;粉碎后的材料放入制氢机中,室温下加入过量的NaOH浸泡粉碎的正极材料,反应完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含有LiCoO2、乙炔黑和少量导电剂的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干燥后可用于Ni/Co电池的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易于操作,绿色环保,为Ni/Co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一条与环境友好的低成本生产新工艺。

    一种MgH2/Mg过渡金属硼化物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4245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110338160.3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gH2/Mg过渡金属硼化物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储氢材料通式为MgH2/Mg+xwt%MB,其中MB为过渡金属硼化物,0≤x≤15。其是将氢化镁粉或金属镁粉与过渡金属硼化物按一定的重量百分比均匀混合后,在0.1~2Mpa氩气或氢气保护气氛下,在200~450rpm和球料比20~40:1条件下经1~15h球磨合成。本发明中通过具有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硼化物的加入,大大改善了复合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复合储氢材料的储氢温度。

    提高镍钴碱性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47100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506715.6

    申请日:2010-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负极材料中混入非金属通过腐蚀造孔技术来提高镍钴碱性二次电化学性能的新方法。本发明提高镍钴碱性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负极材料中混合一些非金属(S,B,P,Si等),制成模拟电池负极片后,放在热碱液中处理浸泡3-10h,溶解掉非金属,致使在负极材料颗粒之间形成空隙,增加了与碱液的接触面积,因而提高了转化率。这些非金属在其中起了两个作用,首先非金属的添加增加了电极材料的分散性,其次非金属在电极表面溶解后增加了电极材料与碱液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氧化还原的发生,因此非金属的添加显著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